沙和尚两到花果山
作为唐僧的第三个徒弟沙和尚的能耐是要逊干孙悟空和猪八戒,尤其是驾云的本事差,从取经路上到花果山,孙猴子只需一个筋斗,沙和尚却要几个昼夜,即细如此,沙和尚也能两次来到花果山,光顾水帘洞。
天兵天将围攻花果山时,好像没有卷帘大将的任务,天蓬元帅可能在玉帝的点将之列。因为,猪八戒在高老庄与孙悟空斗嘴时曾经指着猴子说∶
"哏!你这诳上的弼马瘟,当年撞那祸时,不知带累我等多少!'
猪八戒后两次到花果山,一次为请猴子回去救师傅,最后一次是到水帘洞去取包袱。沙和尚到花果山取包袱,是因为猪八戒与孙悟空性格相克,唐僧担心猪八戒与孙悟空历来"不和",说话又粗鲁,会挨打,才要沙僧前去。
沙和尚领命,"遂捻了诀,驾起云光,直奔东胜神洲而去,行经三昼夜,方到了东洋大海。忽闻波浪之声,低头观看,真个是——黑雾涨天阴气盛,沧溟衔日晓光寒……望仙山渡过瀛洲,向东方直抵花果山界……乘海风,踏水势……望见高峰排戟,峻壁悬屏……"
这一路风光,作者写来,声、色、形、意如临其境。不禁使人想到吴承恩从淮安城顺淮河而下,经涟河、烧香河,过海口登云台山的实际历程。
沙和尚到花果山,最高目标是说服孙猴子回心转意归到取经队伍中,仍保唐僧"共上西天,了此正果";最低目标是要回青毡包袱,结果只打死了一个假沙僧,冲出重围,直奔落伽山找观音。
沙和尚第二次到花果山,是经观音点化之后,与孙悟空一起回山。这一次,沙和尚更加骁勇∶
"使降妖宝杖,打近水帘洞外,惊散群妖,掀翻石凳",把饮酒能食肉的器皿,尽情打碎,寻他的青毡包袱。
可沙和尚不熟悉水帘洞那特殊的构造,所以寻不见。作者。此再次描述了天工水帘的奇巧∶
"原来它水帘洞本是一股瀑布飞泉,遮住洞门,远看似一条的布帘儿,近看乃是一股水脉,故曰水帘洞。"
猪八戒每次到花果山,总是充满了对山景美丽、花果丰满的叹羡,对猴子在花果山间的随心所欲,尤其眼馋,比起他整日价念叨的高老庄,似乎更具吸引力。
沙和尚到花果山也看到了"沧溟衔日"、高峰峻壁的仙山风采,却因为有个假猴王在水帘洞前朗读取经通关文书,怒从心头起,没有了赞叹,只有对假猴王的厉声怒斥。可是,沙和尚依然为花果山的胜景所感动,承认如果猴子不去西天取经,在花果山实在是一种"乐桑榆晚景"的人生美事。
最终,沙和尚在现实的花果山里还是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就是连云港花果山北的沙河口。
沙河口形势峻险,背依群山连绵、崖壁挺拔,俯临平川。200年前,原是高山下的一片苍茫浩瀚。百回本《西游记》成书之前,更是一脉气势弘远的浴海仙山。唐开元年间的东海县令元暖曾在此修筑著名的捍海堰,外挡海潮,内贮山水,成就了千顷良田,万亩美池。此项千古政绩,沙河口的西山崖壁上,有石刻可证;《二十四史》里,有明确载述。就在这沙河口的西侧山坡上,矗立着一尊沙和尚的自然石像,有谁能说清楚,凡此景境、史迹带给《西游记》名等以多少灵感、多少启迪?那天然的石像是沙和尚两到花果山的留影,还是从天而降,遭贬的卷帘大将?
沙河口的海上山水溶解了吴承恩的胸中块垒,化作缕缕文思,编就了一位活灵活现的深沙神、沙悟净乃至西去取经路上的沙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