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欢迎访问连云港山海旅行社旗下专业旅游攻略网站!

客户服务热线:7:30-22:00

181-1521-0001

您当前位置: >>旅游攻略>>连云港花果山下说八戒--西游人物与连云港花果山

连云港花果山下说八戒--西游人物与连云港花果山

来源:连云港旅游 | 时间:2021-2-9

连云港花果山下说八戒

连云港花果山本是孙猴子的老家。可是,连云港花果山水帘洞前面的半山腰下,却有一尊天工巧成的八戒石。虽然未经任何人工的雕琢,却与图像《西游》中的猪八戒几乎不差毫厘。

在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之前,猪八戒在西游故事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其后的名著中,猪八戒渐入佳境,走进了一幕又一幕的重场戏,而且不乏轰轰烈烈的表演,那是吴承恩送给他的溢美和装点。而保存至今的连云港花果山八戒石正是启迪作者文思的最好的模特儿,也是为吴承恩以祖籍地大山为背景而演绎《西游》的实物依据。

猪八戒与花果山有联系,开始于受贬之前。那时候他是玉皇大帝的近卫军首领——天蓬元帅,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以及天兵天将擒捉孙猴子的花果山大战之际,天蓬元帅曾奔波于宫廷内外。所以,后来在福陵山与孙悟空斗殴时,猪八戒骂道∶

""你这弼马瘟,当年撞那祸时,不知带累我等多少!"猪八戒偷吃大仙的人参果是在万寿山五庄观,这座字的模特儿就是花果山三元宫的大仙庵,大仙,就是三元中的地官。遵照"大仙"嘱咐去打人参果的两个徒弟 “清风、明月",就是三元宫中的"清风古刹"和"明月庵"的开山主持。连云港花果山的清风顶也因他而得名。

猪八戒实地""考察"花果山是在唐僧被妖魔变作老虎,来花果山求救于孙悟空的时候。他十分羡慕花果山的"山景"∶"好去处!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若是老猪有这一座山场,也不做什么和尚了!"

可是,把花果山与他倒站门的高翠兰家相比较,,猪八戒真正眷恋的还是高老庄。取经路上,一遇到磨难或不称意,猪八戒就要"分行李","散伙",回高老庄。以至于《西游记》问世 400 年后的 1958年,竟有一篇文学史评论文字发表,指责猪八戒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连云港花果山上孙猴子的遗迹很多∶娲遗石、看门猴石 、孙猴求师石,可没有一处能比八戒石更像、更醒目,体重有上千吨,堪称庞然大物。那长长的拱嘴、肥大的耳朵、眯缝着的双眼,像是吃饱了花果山的珍葩异果,正呼噜大作呢。其形之肖,其态之妙,堪当全山自然石像之翘楚,比之云南石林乃至雁荡山的犀牛望月也毫不逊色。

《西游记》第 31 回写猪八戒到花果山来请孙悟空前往搭救,孙猴子将他拒之门外。乡老相传,那石像就是猪八戒留下的影子。你看那八戒石,此刻又好像正把大耳杂套拉在腮帮上,气呼呼的样子,后脑袋不是正对着水帘洞吗?

"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小说人物之中,猪八戒拥有最高的知名度。如果你询问一位只字不识的乡间老太,她可以不知的刘备、宋江、贾宝玉,甚至可以不了解孙悟空,决无可能不晓得猪八戒。

猪八戒在人们心目中的形像是丑陋、懒散、贪吝、促狭,即便他有时也挺正经地办点事,依然被人们讽谴为∶猪八戒抱刀(叠)火纸——假装读书郎……上至将相王侯,下至士庶农商,扔给猪八戒的只有∶讨厌、轻鄙,耻笑、嫌弃……

猪八戒的令人刮目以及惹人爱怜之处,鲜为人知。

猪八戒的出身似乎很正统,是修成"功圆行满"而"飞升"上天的,玉皇大帝敕封他以"天蓬元帅"衔主管"天河"兼"水兵"总督"。与他的师兄孙悟空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猴子是大闹阎王殿后被"招安"上天的,封的是"不入流的弼马瘟"。后来的齐天大圣是自己要的官,而且是"有官无禄"的"空衔"。齐天大圣最终被镇压于五行山是起之于监守自盗,玉帝要他代管蟠桃园,他却将熟桃偷吃净尽。

天蓬元帅被"贬出天关"是因为性骚扰,作为王母娘娘蟠桃会的佳宾,喝多了"琼浆玉液",仗着酒气闯进广寒宫,扯住嫦娥要这位孀居寂寞的堂堂帝俊之妻做"三陪小姐",实在荒唐。被重责二千锤",打得"肉绽皮开",既而被贬下凡,错投猪胎,又着实可怜。猪八戒似乎并不后悔,也未引以为戒。500 多年后,在天竺国再次遇见嫦娥,他竟"忍不住跳在空中,把霓裳仙子抱住道;姐姐,我与你是旧相识,我和你耍子儿去也。"将成正果的猪悟能太不顾前程,太不成体统了。

就这一桩"名人"的桃色纠葛,后人评判不一。钱钟书在《管锥编·周易正义》中指责猪八戒"色胆如天","取驴象色欲,取猪象食欲"。《西游》学者苏兴则对猪八戒深表同情,他认为猪八戒对情爱的执着和忠实,难能可贵。是啊,在决定随唐僧西去时向高老的告别词——"好生看待我浑家",实乃"真垫而沉痛"的肺腑之言。的确,自此至取经全程,他最怕的始终是高翠兰改嫁。取经队伍中稍有风吹草动,猪八或就提出"分行李"、"散伙回高老庄"。此多出于对高氏情感的忠实和坚贞。

不久前,一位名叫晓芳的民间文学整理者还在其所采的故事中指称高翠兰就是天蓬元帅案中同案被贬下凡的嫦娥,这是因为玉帝动了恻隐之心,有意作合而致……此言不免大谬,然而街井乡陌士庶农商们对猪八戒婚姻悲剧的怜恤和悲悯可见一斑。

高 老 庄 情 结

猪八戒在高老庄吃苦耐劳,是有目共睹的。他"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耙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为高家"撑门抵户"、"作活当差";让高翠兰穿锦戴金,"四时有花果享用,八节有蔬菜烹煎"。要是在 20 世纪,定能评上个"模范丈夫"。高家嫌弃猪八戒的只有两条,一是长得丑;二是饭量大。其实,猪八戒刚来时,"模样儿倒也精致",后来。才出现大耳长嘴的变化。至于吃得多,唐僧说得颇为公正∶"只因他做得,所以吃得"。

批注《西游记》的苏兴先生说∶"八戒在高老庄是典型的赘婿,没有复归原来的嘴脸之前,在高家一直是半主半奴。后来,弄风,藏高翠兰,是对赘婿卑下地位的反抗。”

苏先生对八戒未免偏爱。吃得多,嘴脸粗,皆可谅解。弄风藏女,当属粗暴野蛮。难怪孙梧空与八戒在高老庄打斗时,孙悟空指责他"强奸幼女正该拿!"

尽管《西游记》对猪八戒极尽讥讽、嘲弄、鞭笞,然而通过情节的推演和陈述,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对八戒潜藏得很深刻的同情。

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吴承恩父亲吴锐做徐家赘婿的史实。吴家迁居淮安以后,因为家贫,吴锐读书很迟,又因"无钱物献先生”老师不愿尽心教吴锐,逼得吴锐只能在一旁偷着学。吴承恩的祖母梁夫人叹曰∶"嗟夫!吴氏修文二世矣!若此耳,斯孤弱奈何?”、梁夫人与吴锐母子抱头痛哭。

吴锐结婚后,继承岳父的小百货店,经营花边和彩线。

淮安打铜巷的小吏因吴锐的赘婿身份逼他交 2 倍、3 倍的赋役钱,他总是逆来顺受,以至邻里视为"痴人",连吴承恩也被人训为"痴人儿"。吴承恩在为他父亲写的墓志铭里追述这些往事,语语沉痛,声声怨愤。

可爱的丑极为美

一见到连云港花果山上八戒石的大耳、肥脑和拱嘴,抑或是荧屏、舞台上猪八戒憨态可掬的音容出现,无论是何等道貌岸然的尊长,亦或情感忧郁、伤春的少女,都会情不自禁地启开唇齿、牵动腮帮。拍面而来的,正是一种"丑极而美"的审美熏染。

"每一块石头都是最古的。"连云港花果山的八戒石是小说、绣像、壁画乃至现今连环画、影视屏幕中八戒形象的最早、最佳、也是保存最好的祖本。西游故事流传近千年,猪八戒始终是身容不改∶肥肥的脑袋,厚厚的胸膛,饱饱的肚子;胖得可爱,蠢得天真,憨得实诚。耳大不招人嫌,嘴长不惹人厌。人们投给他讥讽,却没有憎恨;人们抛给他笑骂,却绝无诅咒。讥讽中不乏善劝,笑骂中多有爱怜。正如他自己所说∶

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虽然人物丑,勒紧也有功。"

"丑自丑,却都有用。""斯文,斯文,肚里空空。" 

....

猪八戒的审美理论,还一套一套的。

猪八戒以一种说不清楚的"美"赢得信任、亲近和同情。

他喜欢占点小便宜,他也喜欢邀功、争风,可是他绝不会狡狠、阴毒、丧心病狂。他的粗拙、憨蠢、率真,织造出一种平实的和美。这种美,源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小市民的善良、安分、尚实和纯朴。所以,在取经队伍中,猪八戒最具人情味。比如,他因嫦娥而被贬出,遭暴打,之后遇到嫦娥,还一个劲儿叫"姐姐"是"旧相识";高翠兰和孙悟空合谋拿他,当告别高老庄时,还要央求丈人照看"我的浑家"……还是鲁迅分析得精辟∶"我以为他(吴承恩)描写的(猪八戒)并不是猪变成人,而是人接近于猪。

猪八戒外貌丑极,语言尤其粗俗。他不善于也不愿意隐藏自己心底间的丑,他把自己所有的欲望都率直地吐露无遗。然而,对于在取经路上偶而显示出的英武和睿智以及那些不容抹煞的功绩,自己却似乎浑然无知。

猪八戒的懒惰出了名,简直是有口皆碑,他也始终担此臭名,背此黑锅。可是,在 14个酷暑寒冬、行程 10万 8千里的取经路上,一副最沉重的行李担始终压在他的肩上;他开通过 800 里荆棘岭和肮脏的稀柿桐;他遭遇妖魔的擒拿、吊打最多,却始终不屈不挠∶"骂了又骂,嚷了又嚷";在孙悟空与唐僧呕气不愿出花果山再上取经路时,他瞄准孙猴子争斗好胜的秉性,精明地想出了一条妙计——"义激美猴王"。

西方也有一位"猪八戒",那就是莎士比亚笔下那吹牛、撒谎、好色放荡而又大腹便便的福斯泰夫,他也曾说过:"我不但有一股俏皮劲儿,而且也叫别人跟我俏皮起来。"难怪一位哲人奖赞福斯泰夫"是一个笑哈哈的哲学家",一个福至心灵的的丑角”达到了诗意的境界"。

我们的猪八戒以他那特别的丑极而美,享誉世界。他也把这种美的领悟献给千百万《西游记》的中外读者。

取经路上,谁挑行李担?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借助五彩荧屏将西游故事渲染得宏微毕见,酣畅淋漓。一曲"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的主题歌也很是流行了一阵子。可是,由于电视剧编导的疏失,本应是猪八戒排的行李担却一直留在沙僧的肩上,此后的许多文字、图版、雕塑等几乎所有的艺术品,皆因循了这一讹误。

《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里写八戒告别高太公和高翠兰,加入取经队伍∶"遂此收拾了一担行李,八戒担着",这一担,直到天竺国,猪八戒挑了一路。

即便是沙僧加入取经队伍之后,担得最多的"长工"还是猪八戒。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写沙僧归顺之后,取经队伍成长为"师徒四众"。猪八戒埋怨孙悟空说∶

"哥啊,你可知道,你走路轻省,哪里管别人累赘?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你看这担行李多重?

四片黄藤篾,

长短八条绳。

又要防阴雨,

毡包三四层。

扁担还愁滑,

两头钉上钉。

铜厢铁打九环杖,

篾丝藤缠大斗篷。

猪八戒数完之后,又说∶

"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

之后,第 36 回去宝林寺的路上,依然是"猪八戒挑着行李,沙和尚拢着马头"。第三十九回,好不容易找到个挑担替身乌鸡国王挑了一程,猪八戒还说∶

"他只挑四十里路,我老猪还是长工。"

书写第 56 回,唐僧赶走孙悟空,取经队伍少了一位主将、大师兄,分工才有了变化∶

"却说唐长老自赶回行者,教八戒引马,沙僧挑担,连马四口"。

就是说,57 回以前,八戒"一个逐日家"挑担,57 回以后原由行者担当的一些保护唐僧、奔波联络等主将职责,需要八戒承担,才改由沙和尚挑。挑担人虽然改为沙僧,分工却不甚明确。比如,第八十回,取经队伍面临一座"高山峻岭"时,"沙僧教∶二哥,你把担子挑一肩儿。真个八戒接了担子挑上。"显然,八戒自认为,挑行李依然与自己的职责相联,沙和尚也并不像 57回之前的猪八戒那样,由"老猪一个人""逐日家挑着"。

所以,我们在插图较为精美的明代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每回2幅的 200 幅图版中,前 55回八戒专职挑担不消说,56 回,74 回、96 回的插图中,担子还是明白无误地搁在八戒肩上,只有八戒在稀柿桐捉大蛇的第 67 回和八戒在荆棘岭的第 64回,才由沙和尚挑担子,当时的八戒正是忙着立大功的时候,根本顾不上挑那行李

取经队伍是由如来佛主张、观世音组建的。第100回写取经功成之时,如来佛的评语和鉴定应该是"权威"的,也颇为中肯的:

"猪悟能……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念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对八戒唯一的一句认定功绩的话,只有四个字:“挑担有功”。而如来佛对沙和尚的最终鉴定却是∶

"沙悟净……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全身罗汉。"

沙和尚的功绩评语中没有挑担,只有牵马。

这是《西游记》在最后一回里为照应全书情节对西游人物一个准确的概括和全面的总结。

在猪八戒原型的资料中,金猪的形象较为突出,唐代画家笔下的金猪是猪头人形,两手架开而飞奔。且位于大摩里支菩萨的脚处,显然是个菩萨的脚力。该画是敦煌石室中的一幅,时代是清楚的,可见,在西游故事的先河里,猪八戒就是个挑担的角色。到了杨景言的《西游记杂剧》第十三出《妖猪幻惑》里,猪八戒的自我介绍就更加清晰了∶

"猪八戒上云∶自离天门到下方,只身惟恨少糟糠。神通若使些儿个,三界神祇恼得忙。某乃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生于亥地,长于乾宫."

御车将军,顾名思义,是个赶车的,引伸而言,与"挑担的脚夫"差不了多少。

显然,挑担本是猪八戒的专业、本色。他的典型形象不应该离开行李担。

相关《西游记》的雕塑或绘画所表现的画面形应该是故事的浓缩和主题情节的定格,取景框当然是对准取经人所表现的人物架相,只能是每个角色之形体、精神、行为的最为典型的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