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云台山采何首乌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人,明医药学家,历时 27载著作《本草纲目》及《濒湖脉学》等书。期间,曾至连云港市云台山区采研药草,多有所获。
有一年青黄不接的春天,李时珍访山采药来到海州孔望山。站在山顶向东一望,海中有一片大山,陡然想起秦始皇当年派人到海东取长生不老药的故事,估计海东这片大山上一定会有很多的名贵药草,就搭船上了云台山。
李时珍采药的办法与众不同,他每到一处总要先向当地老百姓请教,再去采集药草,一样一样入口品尝、体味,然后分析药理,直到心中定了谱,才把药草载入《本草纲目》。李时珍在云台山,见到很多奇花异草,十分高兴。一时找不到人询问,又不免有点着急,,便沿着青峰顶,经过田横冈,来到蓑衣山。在山顶上四下一望,见山北坡靠海边有座庙宇。他想有庙必有僧,僧居深山,对药草必有考究,何不前去请教请教呢?他来到庙前,见山门上刻有"云门寺"三个大字,就进了山门,在前后大殿、左右廊房转了几遍,除了菩萨没见一个人。
李时珍出了寺,沿着山坡小道向北走,见笔架山南坡上有个草舍,里头坐着个男子汉,这人身穿破衣服,满头黑发,脸色通红,精精神神的,正用竹刀削着一个个酱紫色的"山芋"。李时珍打量这人不过三十来岁开口问道∶"壮士贵姓?"那人把脸一转,没有答理。又问仍不回答。再问,那人没好气地说∶"我姓何!都快七十八了还什么'壮士'!"李时珍十分惊奇,躬身一揖,说∶"请老先生息怒,适才我无礼了。"
老人邀李时珍坐在草铺上。李时珍说是来采药的,老人十分高兴,两人便啦呱起来。李时珍发现何老头耳聪目明,手足灵便,越发惊奇。请老人张嘴给他望望,舌苔薄白而润,牙齿一个不少,又切诊了脉象,发现各样功能全无衰老现象。李时珍又详细问道老人的生活经历,老人告诉他∶本来家住山南黄泥湾,十年前全家九口饿死八口,一天翻山挑野菜到这里,又饥又渴,见到一个方口井,就喝了一肚子冷水,觉得身上很好受,又到岭下挖了些紫"山芋"吃了。这紫"山芋"虽然味道苦涩,但可以充饥,后来才知道剥去表皮吃起来很甜,十年没吃粮食就靠这个度命的。李时珍连忙拿起紫"山芋",细细品尝一番。取出纸笔,很快记下∶"气味∶苦、涩,无毒。去皮生吃,得味甘甜,可作粮。"又加个小注∶"要竹刀削皮。"又请老人带他到岭下详细看了紫"山芋"的生长情况。老人见他看得那样认真,还用笔画下藤叶根的形状,便告诉他∶这个东西神得很,二三月能栽根,三四月能播种,八九月收籽,十月就能挖根吃了。其实它的根能一年吃到头,老根在地下不烂,第二年又能生长。
李时珍又记下了栽培技术和生长规律,反复观察何老头的气色,用经络学理分析他的气血运行,然后在纸上写着∶"归经∶入肝、肾经。功能∶补肝、益肾、养血、祛风,黑髭发,悦颜色,久服延年不老……"记完,李时珍就想赶快回湖北家中整理入书,忽然想起问这紫"山芋"叫什么名字。老人说这个东西名叫紫葛。李时珍觉得紫葛这名字说明不了药用的功能,也表达不出这次涉水爬山的新发现。他望着姓何的老人琢磨了老大会儿,说声∶"有了!"便在纸上写出三个字∶"何首乌"。
要问名声最好的何首乌出处,就出在云台山。至今何老头吃水的那口方井,仍在云门寺北边的笔架山坡上。李时珍发现云台山上罕见的中草药品种极多,载入《本草》的仅以"海州"冠名的就有13种,如"海州常山"、"海州香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