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欢迎访问连云港山海旅行社旗下专业旅游攻略网站!

客户服务热线:7:30-22:00

181-1521-0001

您当前位置: >>旅游攻略>>诗赋海州(连云港)-----永遇乐•寄孙巨源

诗赋海州(连云港)-----永遇乐•寄孙巨源

来源:连云港旅游 | 时间:2022-2-11 | 查看:547次

永遇乐•寄孙巨源
                      苏 轼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全宋词》第一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英宗时为直史馆。神宗熙宁时,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不便,自请出外,通判杭州。移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贬黄州。后移汝州,知登州。哲宗时召还,为
翰林学士,端明殿侍读学士,历知杭州、颍州、扬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中,又贬谪惠州、儋州,赦还,明年卒于常州。谥文忠。轼文章纵横奔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飘逸清雄,词开豪放一派,书画亦有大名。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当时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等皆与交往,为一代文豪。有《东坡七集》传世。

【导读】
苏轼这首著名的《永遇乐》词,据序所云,可知是在熙宁七年(1074)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海州太守(即"陈海州")会于景疏楼上,为怀念其至交文友孙巨源而作。孙巨源,名洙,广陵(扬州)人(《宋史》有传)。熙宁中任史馆检讨、同知谏院,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力求补外,得知海州;海州任满,于熙宁七年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遂'也别于景疏楼上",不久便与离开杭州赴密州任所的苏轼相遇于润州(镇州)多景楼(苏轼时有《采桑子》词并序记之),相互诗词酬唱,至楚州(淮安)方别。景疏楼,是石曼卿通判海州时为景仰西汉二疏所倡建,而西汉良吏疏广、疏受实为东海兰陵(《江南通志》称"兰陵为今徐州府睢宁县")人,苏轼承其误,意在咏叹海州旧迹而有感而发也。
此词上阕,设想孙巨源当时依依惜别景疏楼和"别来三度'("三度"指三次月圆,即三个月)对月顾景的情景。"伊",他,代"月"。设身处地,描绘真切;前后对比,离情悠悠。
下阕,抒写自己在景疏楼上对于孙巨源思念景疏楼深意的体味,以及对于孙巨源此夜不论身在何地都会望月怀念景疏楼的浮想。"客",代指自已。"濉上",濉水边,指淮河边。"使君",汉时称刺史,汉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指曾为海州知州的孙巨源。"西垣",同"西掖",中书省的别称。以己之心,揣测友意∶相思泪水,由淮到海;即使在朝,亦对月不寐。曲尽孙巨源对海州景疏楼的怀念。
苏轼所说“能道使君深意”的“深意”是什么呢?这就是景慕二疏的敢于在朝延政事中乘公敢谏、回乡后慷慨散金的胸怀。其中既有对孙巨源为人的深知和敬慕,也有对自己为人正直不阿的寄托。他在离开海州赴密州的当年冬天,还写了《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五首七绝,其中第二首云:“高才晚岁终难进,勇退当年正急流。不独二疏为可慕,他时当有景孙楼。”并且自注:“巨源近离东海,郡有景疏楼。”由此可以想见他对挚友的深情。
全词格调清旷,意味隽永,成为东坡先生怀友人、颂海州的又一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