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山殛鲧千古恨
"舜殛鲧于羽山。"
对于羽山,有一种莫名的敬畏。冒雨上山,雨是那种细如牛毛的雨丝,雨中的羽山分外迷蒙,就如那段沧桑的历史。
《山海经》是中国第一部历史地理著作,对羽山的记述非常详实,司马迁在《史记》中三次提到羽山"殛鲧"之事,而左丘明的《左传》则写得非常生动∶"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
鲧原是传说中的人物,上古时期夏族的领袖之一,是大禹的父亲,他同尧、舜一样都是部落的领袖。尧的时候,天下洪水泛滥,鲧和禹父子两代都投入到征服洪水、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但父子两人却经历了不同的命运,一败一成∶鲧治水失败了,落得个"殛鲧于羽山"。但是,人民却赋予鲧以英雄的称誉。他因偷窃天帝的息壤而被杀,尽管历史里面说他是"四凶",而老百姓却在羽山筑鲧庙,四时祭祀。屈原在《离骚》中说"鲧直以亡身兮,终夭乎羽之野。"以鲧的命运和遭遇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愤懑。
拨开历史的迷云,鲧的被杀实际也是部落战争和争夺领导权的结果。《吕氏春秋》讲,尧让位给舜,鲧以为自己同样是一个部落的领袖,为什么就不能继任呢?于是和尧分庭抗礼,"招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这才有祝融杀鲧于羽山的记载。足以说明治水失败并不是杀鲧的主要因素,而在于清除异己,巩固帝位,舜是在杀了鲧,流放了共工,驱逐了欢兜和三苗之后,才得以继承尧的帝位。
正统的历代史学家,将鲧治水的功劳一笔抹煞,将其历史上的功业和美德用"四凶"的面纱深深地掩盖,成者为王败则寇,四千年的历史这是一条主线,历来如此。
鲧和禹都是治水的英雄,是发生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的两位可歌可泣的英雄,羽山可以作证,羽山就是为鲧竖立的一块丰碑。
人们敬重鲧。
连云港旅游景区羽山,因为此处盛产美丽的野雉羽毛而得名。羽山呈东西走向,山形像一支笔,中高两低,我们沿着一条山涧,攀援而上。涧路崎岖,时有巨石挡道;涧畔草木茂密,荫翳蔽日;石下溪流潺潺,清澈晶莹;树上山雀啁啾,映衬得山中异常静谧。爬至半山,一堵巨大的岩墙笔立眼前,巨岩有三道石缝齐崭崭自上而下,极像刀剑所劈。是的,这就是"三缝石",传说在杀鲧之前,行刑的力士在这儿试劈三下,这儿便成了今天有名的景点。这儿该是诛鲧的刑地吧。雨中,猛然间仿佛能嗅到一股血腥之气。
超越三缝石,便站立在了羽山的东峰,齐鲁风光尽收眼底∶云雾笼罩的村庄炊烟袅袅,湖泊牵引的河道犹如洁白的练带,大地则好似一块无边的翠毯,生长着绿色的希望。极远处暮霭低垂,淡化着天地间的一切。唐朝有位诗人的《羽山咏》的诗句恰好涌入脑际;
羽山一点青,
海岸杂花碎。
日暮千里帆,
楚色有微霭。
这便是面对沧海桑田的感叹,还有对羽山的赞叹。
终于来到了主峰,寻找拜谒"殛鲧泉"是此行的终极目标。一个不大的白色石穴就是殛鲧泉。"殛鲧泉"已干涸,不见一泓清泉,甚至一丝水星也没有。
"殛鲧泉"的干涸总像在昭示着什么。
雨,突然大了,滂沱的声音响成一片。那是苍天为鲧落下的几捧悲怆的泪水。
羽山还有出云洞、凤凰蛋、大猴头以及三官庙、奶奶庙等景点和遗址。
下了羽山不远处就是温泉,到温泉蓦然回望,雨中的羽山更加迷蒙,但迷蒙中分明有一尊碑,那是为鲧而立的。那碑,便是静穆的羽山。
由羽山东北行10公里有末山。
地方志书载∶"顶如仰盂,岚翠亭亭,时露云上,故又名云磨山,山西有洞"。
末山主峰仰盂峰的顶部,从唐代起,就建有寺庙。后历代修建,规模宏伟,地势险要。古寺的周围皆为陡立的峭壁和如倾如覆的怪石,使人头晕目眩,不敢仰视,进出古寺必出山门,山门前铺垒一二百级很陡的石阶,蹑足其上必须小心翼翼,不敢心有旁骛,否则葬身崖底。整座古寺簇拥在绿荫之中,寺前有古柏七八株,老柿树六棵,树龄都有千年。寺内有桃、李、槐、楝等,春天,寺内万紫千红,花蕊吐芳;夏天,寺内树荫蓊翳,清凉宜人。
末山古寺在周边地区相当出名,每年六月初六是香火大会,仪式隆重,香客如云,香火甚旺。直到民国初年,由于末山一带土匪横行,末山及其古寺被地方恶霸强占,遭到毁坏,直到倾圮而灰飞烟灭,只遗有断壁残垣。
抗战时期,当时的海陵县(东海具前身)人民政府惩治毁掉末山古寺的恶霸后,在末山顶巅建造了一座"抗日烈士纪念塔"。
如今,末山上已是苍松翠柏遍坡,绿树婆娑成荫。登上末山之巅,可俯视宽阔的石梁河水库,千顷绿水,波光粼粼,百丈渡槽凌空飞架。
末山是一个寻静消闲观光的好去处。连云港旅游攻略
文章来源于网络 作者:魏琪 张文宝 赵匡民等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