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欢迎访问连云港山海旅行社旗下专业旅游攻略网站!

客户服务热线:7:30-22:00

181-1521-0001

您当前位置: >>住宿美景>>连云港秦山岛景区

连云港秦山岛景区

来源:连云港旅游 | 时间:2021-9-15

连云港海岛秦山岛,位于江苏省北大门—连云港赣榆区境内,2011年4月12日,国家海洋局公布了第一批176个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秦山岛名列其中。

连云港赣榆秦山岛在赣榆新城区东15.3公里的黄海海面上,面积0.2平方公里全岛狭长形,呈单面山形态,东西长1000米,宽200米,分为东、中、西三峰。西峰高37米:中峰紧挨西峰,高32米;东峰为主峰,高56米,与中峰相距千米以上,是岛上最为平坦、繁华的地段,渔民租住此地。岛上名胜很多,相传当年秦始皇东巡曾到过此岛,现在岛上有干年古亭、李斯碑、徐福井、天妃宫、受珠台、秦东门、古炮台等2O余处主要景点,其中秦东门高达10余米,蔚为壮观。

连云港秦山岛景点介绍

连云港秦山岛景点--【神路】

神路全长约2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海上神路,是独步华夏、绝无仅有的。这是海蚀奇观,据说全世界仅日本有一个类似景观,但规模与观赏价值与此相比逊色多也。神路系环秦山岛的潮流将砾石质岛岸侵蚀剥离后,经海水作用聚于神路;原十倍于今的秦山岛,经千万年的海蚀,仅有0.2平方公里的的残岛;而朝复一潮的海水冲刷、磨砺,使七彩缤纷的侵蚀砾石堆蚀成一条蜿蜒绵长的海水潜径;洁白的鸡血石、青艳的石英绿,还有橙黄、黑灰、紫蓝等等,组成了一条彩色神路。游人赏路、赏石、玩石、拣石,往往流连忘返。

连云港秦山岛景点--【将军石】

在东峰悬崖下,耸立约 20米的两尊威如"将军"的海蚀岩柱,当地渔民称之为"大将军""二将军"。因巨浪的拍打,"二将军"已被拦腰截断,而""大将军"巍然屹立,成为游人摄影的亮点。因海蚀继续,被剥离的沙土砾石中裸露出新生的石叠柱,故又有"三将军"之称。这些将军石柱,不仅是连云港乃至江苏省山海风光一绝,在全国沿海风光带中,类似如此海蚀型将军柱也是为数不多的奇特景观。

秦山岛东首"三大将军"石的旁边,其崖上刻有"水天万里",山西崖上又刻"洪波浸激"四个大字,未具年月款识。山上还有受珠台。《述异纪》∶秦始皇至东海,海神捧珠献于帝前。今海畔有秦皇受珠台。"今台址无存,但咏它的诗句依然流传。《云台导游诗抄》就有∶始皇东海接波臣,喜得明珠鉴赏真。

水底不需求象网,夜光宛在献鲛人。

连云港秦山岛景点--【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秦山岛海域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现象,志书中曾有记载。 1985年9月 13日《连云港日报》报道∶"早晨4∶ 30 到6∶00,赣榆城东下口到海头东部海面出现海市蜃楼。海市仿佛似一幅横展的巨大画轴,青白底色,背景广阔。画卷上巨石磷峋,变幻莫测。山村古刹,惟妙逼真,皆成黛色,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立体感极强……当太阳从海市北端主峰背后喷薄而出之际,霞光万道,给画卷上的巨石峰峦、山村亭塔染上了红霞,蔚为壮观。直到太阳升高,才逐渐消失。"登临秦山岛东、西、中三座峰顶,只见海天烟岚四起、雾雨蒙蒙,有缘者可亲睹秦山岛海市蜃楼的美幻景观。据岛上渔民讲,这一奇景在秦山岛—年四季都可观赏。就看天气和游客的运气了。

连云港秦山岛知识扩展

连云港景区秦山岛的海蚀现象非常鲜明。受海浪的长期冲击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海平面的升降变化,秦山岛经历几度沧桑演变,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整个岛屿岸线均受海蚀,海蚀崖高20—50米,崖下部受海蚀,崖上部岩层沿节理断面崩落,在崖麓堆积着直径几米至十几米的巨大岩块。岛的北部有磨蚀阶地宽150~200米,有15米高的海蚀柱、海蚀穹,海蚀现象非常壮观。岛的北侧及西侧已被蚀去大半。地形上不对称,岛的东西两侧岩滩上部堆积一些岩屑砾石,构成砾石坝。

秦山岛南部有一条砾石连岛坝,自岛向陆地方向廷伸,长2.6公里,北部宽40O米,南端尾宽50米,坝顶高出高潮位0.8米,其厚度(海底以上部分)5一5.8米。显然,该砾石连岛坝为一自然堆积体,物质来自秦山岛海蚀产物,连岛坝的发育阻拦了海州湾南部沿岸的泥质沉积物沿岸北上,形成以连岛坝与赣榆兴庄河口为界,南部沿岸为淤泥质海岸,北部为沙质海岸。沙滩上沙软潮平,海水洁净,是海水浴的一个适宜场所。

秦山岛是古羽山(即今云台山,古时为海中群岛,其原始居民,史有羽夷、郁夷、岛夷、朐夷诸称谓)的组成部分,因秦与琴同音,也有传说颛顼大帝抛神琴于此而称"琴山"。当地人属于上古时期的东夷部族,可追述至东夷部落的少昊之国。从当地出土的古陶来看,最迟在西周已有人居住,到了秦初,赣榆区方士徐福,为秦山岛的发展起到了"开山祖"作用。因为他,秦始皇才相信"海上有仙山"三次东巡皆到朐界,登上了秦山岛,岛名由此称"秦山",并在当时的胞县立石为秦东门。又命丞相李斯督建"碧霞宫"、"授珠台"、"海神庙""龙女亭",立碑记载。该碑几次被偷窃,皆被渔民发现,后来为防偷窃,据说将其沉入海中。汉时维持秦之遗存,唐朝佛教盛行,岛上建有观音殿、通天塔、大佛寺等,形成佛道共存一岛之格局;宋金元时毁于战火,明清逐步复建,但规制已大不如前,至民国时,仅存有渔民为保佑出海平安筹资建的"天后宫"(即原碧霞宫)、"李斯碑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