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誉满 浪士魂归
自号"淮海浪士"的吴承恩,把 200 万言精醇的文字献与山河以后,离开人世已经四百多年。吴承恩生不逢时,历尽坎坷,先行丧子,继而丧偶,身后也极其萧索。因此,当他的葬礼草草结束之后,就"家无炊火矣"。
情高志洁的士大夫可以不图"生前富贵",却十分看重"死后文章"。吴承恩满腹经纶,以 60 岁的高龄、太学生的资历,竟然连八品县丞也没做到头。尤其称悲的是,在他死后的 3 年间,《西游记》用了 11种书名,17 个版号,不知道印刷了多少万册,却始终未能堂堂正正地署出吴承恩的姓名。直到"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兴起,经过鲁迅和胡适的重申和考辨,才把著作权完全地归给这位"英敏博洽"而又"放浪于诗酒"的淮海浪士。
杜甫"老病",尚有"孤舟";生活在贫困和孤寂之中的吴老先生,似乎没有一个安居之所。1982年,淮安人想为这位大文豪建一所"故居",苦于找不到任何遗迹甚至遗址,只能依据他生前在诗文中的愿望,选择了一块地…...
大可告慰的是,在小说被视作"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年代,《西游记》却拥有最广泛的读者。所以,梁启超说:中国大多数人的哲理意识出之于《西游》和《封神》;鲁迅说:吴承恩善于滑稽,给妖怪以喜怒哀乐,因为近乎人情,所以,人们都喜欢看;胡适说∶《西游记》是"一部绝大神话小说"……
没有一部小说的发行量能超过《西游记》,上个世纪末,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明代金陵世德堂本为底本的《西游记》就已经印刷了 200多万册。省、市级出版社及许多专业出版社的各种插图本、新批本、袖珍本、豪华本、礼品本等累计起来则不下 1000万册。早在 1895 年,上海华北捷报社就出版了《西游记》片段的英译本。如今,《西游记》至少有 14种文字的译本,其中日文译本又有30 多种版本。日本影视界还将西游故事搬上了荧屏……
在上千位明清小说作家当中,作为电视剧的主人公,吴承恩首先走上了荧屏。1985年,当这部以吴承恩一生遭遇为主题的电视剧《淮海浪士》在连云港花果山开拍的时候,《新华日报》、《新民晚报》、《文艺报》皆以《吴承恩重上花果山》为题刊出了热情的报道。
吴承恩祖居海州涟水,海州花果山也是淮海吴氏的聚居地,山间的吴氏园林更是吴家兄弟及亲友的觞咏之处。吴承恩在淮安的家虽已断了烟火,可是,他的遗著却在海州得以保存和发现,它就是除《西游记》之外的吴承恩的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
吴承恩在花果山寻觅到猴王的发祥地,发现了"父是海州陈状元"的唐僧家庙。如今,中国第一座吴承恩纪念馆就坐落在这位文坛巨匠的魂牵梦绕之地。倘若浪士泉下有知,是否知晓《西游记》已经成为誉满中外的响世名著?
吴承恩爱竹,他的书房就叫"射阳移"。吴承恩纪念馆的庭院中伫立着一片茂盛的丛竹,蕴藏着浪士的风情和文思,簇拥着吴承恩的青铜雕像,那雕像旁边,刻有一行引人注目的字,那些字正熠熠生辉—
《西游》誉满,"浪士"魂归。
李洪甫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