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欢迎访问连云港山海旅行社旗下专业旅游攻略网站!

客户服务热线:7:30-22:00

181-1521-0001

您当前位置: >>旅游攻略>>清风古刹、明月庵与《西游记》--西游人物与连云港花果山

清风古刹、明月庵与《西游记》--西游人物与连云港花果山

来源:连云港旅游 | 时间:2021-2-9

清风古刹、明月庵与《西游记》

《西游记》二十四回中还有2个重要的人物,他们是大仙的徒弟清风和明月,大仙在离开庵堂之前,嘱咐他们俩打两个人参果招待自己"五百年前"的"故人"唐僧。这两个人物原型,正是大仙庵下的清风古刹以及西面涧沟中的明月庵,就是说,包括"大仙”在内,吴承恩都是在借庙写人。这是吴承恩的独出心栽,……他曾在大闹天宫一回里让孙悟空变成一座以尾巴做后院旗杆的小庙…..

显然,清风古刹和明月庵也应在恢复重建之列。

大仙有意要与"五百年前"的"故人"交谊,唐僧却浑然不知。他的徒弟们,一个是贪吃无厌,偷吃人参果;一个是勇泼无忌,毁果伤树,以至错过了叙旧认亲的机缘。

在连云港云台山的三元传说里,三元——当然包括地官——是海州陈光蕊的三个儿子,加上唐僧,正是"昆仲四人"。地官在这里认唐僧为五百年前的故人,显然是为了隐喻∶地官大仙与唐僧本是一家人。

这位镇元子大仙,《西游记》说他的"混名"叫"与世同君",他的人参果,叫做"万寿草还丹",这是在清楚地隐喻∶万寿庵的海州通草。正如云台山里长着的人参果,长得像草,结的果像婴儿。《本草纲目》里称它为"海州通草",冠以"海州"二字,意在指明这是海州特产——万寿庵的海州通草。

奇妙的是,《西游记》里大仙的庙门上写着"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二门上更是不得了,写的是∶"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正殿里也不供神像,"只见那壁中间挂着五彩装成的天地二大字",唐僧不解,问道;"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刹,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

清风、明月两个童子的回答实在是让取经队伍大大地吃了一惊∶

"不瞒老师父,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我们的香火,是家师父谄佞出来的……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

桀骜的孙悟空以为清风、明月是在"吹牛"、"捆风"笑的打跌"…他哪里知道这位大仙就是中元地官。对联上说他-“与天同寿“”他只供天、地,而且;从礼上说,"天"还当得起他的供奉,地"就是他自己"谄佞"出来的,这是大仙在明明白自地自称“地仙之祖"。

三清是道教最高之神元始天尊所化法身。能够与三清为友,他是谁?二十四回里还说这位大仙被"元始天尊降简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他又能是谁?

如此尊格的道家之神为什么会在云台山立庙? 除了三元在此"诞育、得道,飞升"之外,海州为道经的起源之地,也是重要的原因。

东汉桓帝初年,于吉在曲阳得《太平清领书》,即今《道藏)的太平部所存《太平经》的前身。曲阳,即今连云港东海县曲阳乡,至今尚有城址可觅。据《后汉书·郡国志》∶"曲阳侯国,故属东海。"足见海州为道教经典的早期起源地和传播地,此也是海州地区的早期庙字多为道庙之缘由所在,诸如孔望山的东海庙;花果山的郁林观;东磊山的延福观……

清风在《西游记》故事里,只是一个配角,在云台山里,他却是个真正的主角,这个主角的成功和影响,也与三元、三官密切相关,因为云台山三元宫之所以成为全国最大的三元建筑,是出自他的努力。花果山的主体——江苏省最高的山峰——也以他的法号命名∶清风顶。

谁说云台山在《西游记》中没有投影?"清风"正是。

清风出道之前,就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明代皇室鲁王之孙。张兆增《敕赐护国三元宫海宁禅寺碑记》中说,

"成化乙酉,有禅师自称鲁王孙过而乐之,遂住此山,取名清风,人因呼其山为清风顶云。"

清风道行高越,徒者甚众。继承他之衣钵的,先后为净善,道融,德连、德证,园林、园松…

张兆增的记载与大仙庵碑记所述完全一致。清风在云台山最大的创举业绩是募资重建三官段,成化三年重建大仙庵。既是"禅师"、为何要苦苦地募资建三官股?他和三官"一定有渊源相连。百回本(四游记)说他是地官的徒弟,并非空穴来风——如果三官中的地官清风的师父,如果大仙庵的继承者是清风,那就完全是情理中事。

说到鲁王孙,又使我们想到《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的作者朱鼎臣,他是最早一位在章回小说里详写唐僧家世的西游故事的缔造者,他是不是皇室子弟?他与鲁王孙清风有什么关系?他有没有到过海州?

比如,《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中明确地写到陈光蕊去海州城十字产街买文房四宝,看到了朝廷的招贤榜……十字街是海州最主要的交易场所,连淮海浪士吴承恩也没有这么明确地写,朱鼎臣与海州云台山有什么关系?

这个极其重要的谜有待于进一步昭揭。

吴承恩之所以在清风身上做这么大的文章,源于浓厚的乡土情结。清风的徒孙中有一位淮安人谢淳,他的法号是德征∶

"时有客谢淳,自淮上来谒连公,一接手,即深相契,更其名曰德证……谢盖山阳人,少业儒,父没,弃业游于贾。家居奉祀三元甚虔,性喜游。东来海上,宿古殿中,梦三元推之曰∶汝夙世僧也,吾生于唐,产于兹土,成道于此。汝当事予。勤修勿惰。"

于是,谢淳"毁家独建"三元宫∶

"山中梵宇,誓倾其资为之庄严"

谢淳的义举实证了淮安人与云台山在精神生活上的关联,现今保存在花果山灵宫殿山门里的功德碑,那些善男信女的籍贯几乎全部是准安一带。

谢淳在淮安家中虔诚的祀奉三元,不会是淮安人信仰生活中的个别现象,淮上祀奉三元,也不会突然从谢淳开始,云台山与淮扬一带祀奉三元活动的鼎盛时期正相当于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年代。因为谢淳毁家独建三元宫的万历十四年,离现存最早的百回《西游》刻本金陵世德堂本面世还差 6 年。

三元宫的正殿应是三官殿,供奉的是天、地、水三官,三官殿的东侧本为大仙庵,万历二十二年,"奉圣母贞肃文献皇太后懿旨赐经一藏、佛像三轴,并紫衣锦",万历"三十年,奉神宗皇帝圣旨,赐经一藏,敕谕海宁禅寺".此后大仙庵成为三元宫的海宁禅寺。

改为三元宫海宁禅寺之后,三元宫虽由僧人主持,但正殿里仍"专奉三元",直到康熙年间重建三元官后,依然如此∶

"康熙…三十—年,奉圣祖仁皇帝敕赐匾额宸翰书'遥镇洪流'四字,自此香火益盛,其殿专奉三元圣像。僧众数百人,分住三十六所,号各房头。"

依据三元宫的沿革制度,虽然庙宇建筑叫三元宫,正殿专供三元圣像,不妨碍和尚在这里修行。也无需把三官殿改为大雄宝殿。全国各地的大雄宝殿,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相比之下,云台山难以跻身于名山寺院之列。而三元宫、三官殿是云台山的"特"、"优"之征。三元诞生、得道、飞升之地的全国最大的三官殿,是真正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个中不溜的大雄宝股如何能替代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如何能置换它在西游文化领域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