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望海云天远
新华社的一则报道∶经有关专家和文物、城建、环保、地质林业、宗教等工作者反复考察、论证之后,国务院批准确定了四十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四十处中间,江苏有两处∶一处是扬州的瘦西湖,一处是连云港的云台山。
今日的连云港,前些年曾称为"新海连市"、因为它由新浦、海州、连云港三处组成。作为连云港市,它已成为国家确定的沿海开放的城市之一。然而,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一九三一年初版)里,却找不到"连云港"这个条目。你可以查到湖南的"连云山"、辽宇的"连云岛"、甘肃的"连云保"、陕西的"连云栈"、浙江的"连云嶂",可就是没有"连云港"。
"新浦镇"倒是有条目的∶"在江苏东海县东北临洪口内。清光绪三十一年,自开为商埠,陇秦豫海铁路经之。"
"海州"的条目就更为详细了∶"东魏改青州为海州,治龙苴,在今江苏东海县南。隋改为东海郡。唐复曰海州,又改曰东海郡、寻复为海州。治朐山,即今东海县治。宋曰海州东海郡,尝移治东海,在今江苏东海县东北。后改治西海州于朐山,寻复改为海州。元升海州路,改为海宁府,又降为海宁州。明初为朐山县,复曰海州。清直隶江苏省。民国改为东海县。"
还可查到"灌云县"的条目∶"本海州地,民国分置灌云县。以南有灌口,北有云台山,故名。治板浦镇。旧属江苏徐海道。"
由此可知,海州一名,是最古老的了。横贯祖国大地的陇海铁路,也正是以它从兰州到达海州而得名啊。若问在这"大辞典"中为什么找不到"连云港"的条目,在连云港的一本叫《海州乡谭》的书里可以得到答案∶
"开往连云港港口的汽车刚过墟沟,一派繁荣景象便扑面而来。右面是青山,左面是大海、路边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一二十里的山间公路两侧,已经很难找到隙地了。青年人不太了解港口的历史,往往以为由来如此。其实,这一带从荒凉的渔村变为车水马龙的港口,也只是近几十年间的事情。"
连云港是一个"海边崛起的新城",甚至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上还没有列入它的名字,可见这是不怎么"著名"的。所谓"著名",其实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在流行的说法是重视"知名度"。有了一个"度"字,那就有大小、高低或多少之分。属于古老的海州的新兴的连云港,它的知名度正在超过古老的海州,而且越来越扩大。
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所谓"云台山"共有四处。其中之一的说明是;"即郁林山。在江苏灌云县东北,旧在海中郁洲,今已连于大陆。幽深秀特,常冠云气。一名青峰顶。其北有望日峰,其阳有青霄洞。"
同时,还另有"郁林山"条目,说明更详细了些∶
"亦名郁山,在江苏灌云县郁洲。旧在海中,以此分南北二口,今已连于大陆,名云台山。汉末黄巾起义,邴原将家入海,住郁洲山中。晋孙恩自广陵浮海而北,刘裕蹑之于郁洲。《水经注》∶'朐县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山海经》所谓山在海中者也。'《隋书地理志》∶'东海县有郁林山。《太平寰宇记》谓之苍梧山'。"
此外,还有"郁州"专条,作了与上面重复但简短的说明。这真是沧海变桑田,今日陆上的云台山,原来是在海中,这是大自然的变化。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连云港,则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沿海重要城市之一,这却是人事的沧桑了。这里有许多沧桑的历史、故事、传说可谈,这是很自然的;这里有明山秀水让人们去旅游、欣赏、感叹、遐想,为之写诗作文也是很自然的。
我忍不住要引用一下彭云的《海州乡谭》一组文章所写的题记∶
"传说云台山自遥远的南方飞来,所以生长着只在南方才有的树木花草。
"传说蓬莱、瀛州就在这里的海中,所以湾内的海市蜃楼才频频出现,使秦始皇为之倾倒。….
"无须用虚幻的传说来粉饰,它的天生丽质,已足以使人心醉了。
"几百里云台丛山,藏尽天下春色;几百里盐滩虾池,闪耀这明镜般的银光;黄海水推荡着岸边的层层激浪;大平原生长着茂密的庄稼;深深的地下蕴蓄着无尽的宝藏……-
"能在这里出生,是上天的偏袒,他把世间最美好的景物都给了我!"
作者以生长在连云港市,这古老的海州,这明山秀水的云台山地区而自豪,这是应该的。然而,这里不只是属于作者的,不只是连云港市市民的,它是祖国的,是中国人民的,是我们大家的。我们也应该以祖国有这么一个地方自豪。
连云港,这个名字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最初知道它,并不是读了什么文章。那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学生时代,教师为我们讲孙中山的"实业计划",说是要把连云港建成中国的一个大港。若干年来,我几度去过连云港。
我曾为连云港作过一副对联∶
登山望海云天远,
建港兴邦岁月长。
如果点得明显一点而不含蓄,不妨添两只蛇足∶
登山望海云天远,心心开朗;
建港兴邦岁月长,日日更新。
让我们到连云港去看看吧,那里正在日新月异地建设这个港口城市。繁忙的港口,通过海运,正联系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陇海铁路不但早通乌鲁木齐,而且快速地向西延伸,通过阿拉山口与中亚的铁路接轨,形成了远达大西洋东岸的新亚欧大陆桥。孙中山建设连云港为东方大港的理想,终于由新中国为之实现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