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霈做大官
沈云霈(1854—1919),字雨辰,连云港市海州人,清光绪二十年甲午科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农工商部右参议转左参议、邮传部右侍郎、邮传部尚书、津浦铁路会办大臣、吏部右侍郎等职,时为苏北著名的在京大官。
光绪三十四年至宣统二年,沈云霈致力于陇海铁路的规划和建设,促成老窑(今连云港口所在地)为陇海铁路的终端。后来又致力于实业开发,在海州创办了海赣垦牧公司、洪门果园、锦屏磷矿和生茂商行,被誉为实业界的"苏北名流"。
1919年,沈云霈病逝于天津。
沈云霈十七岁中举后,上京会试,屡考不中,就在家边教书边学医边读书,直到四十一岁殿试才中进士。按清朝制度,凡进士出身的人,未封官之前没有俸禄,先在翰林院里候补。他没有事,整天在北京街市闲逛,同一些小官和小僚打点交道,后经人介绍到一皇室当家庭教书先生。学生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王爷,每天也就上一两个钟头的课,深不得,浅不得,紧不得,松也不得。有一天,沈云霈正在学馆等小王爷来上课,忽有小童来报,说小王爷有个爱妾得了重病,小王爷不能来上课了。沈云霈说∶"我懂点医道,可随你去看看!"家童飞报小王爷。小王爷想碰碰运气,就召沈云霈入内。沈云霈壮着胆子,给小王爷爱妾试了试脉,开了一张扬汤止沸的普通药方,一般是病人吃了无大效,好人吃了不得死。不料这病人吃了药竟苏醒过来,由此"沈云霈能起死回生"的话就在京城里流传开了。
时间不长,慈禧太后得了重病。文武百官慌了爪子,朝廷御医忙得屁股冒烟,也没见效。太医都不敢下药,越拖越厉害,头都歪了,连送老衣都做好了。这天,沈云霈教授的小王爷进宫探病,想讨好太后,说∶"这些太医都不中用,白吃皇粮。我家的教书先生,有才学,有胆识,能起死回生。"他把沈云霈医他爱妾的事一讲,快要断气的慈禧就叫快把沈云霈传进宫来试一试。小王爷说"沈云霈虽有功名,却没有封官,是不能进宫的。"西太后说∶"那不是一句话嘛,先封五品衔,让他进来。"
太监来传旨,说是有个宫女生了病,当时没告诉沈云霈是替慈禧看病的,怕说真了,沈云霈不敢下药,反而误事。太监带路,来到病人床前,病人从帐子里伸出手腕,沈云霈细细试脉,可试了老大会儿也没明白什么病,只好说还得再试一次脉才能断清病情。过后,沈云霈买通太监,请太监讲讲病人的底细。太监见钱眼开,就把慈禧太后近来的政事、心事一一都端给了他。这时正是中日甲午战争过后,朝廷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又是割地,又是赔款,慈禧太后一肚子气也没地方出,肝气郁结,饮食不调,消化不良。沈云霈根据太监报告,一副疏肝理气、大蹿大泻的药方开出来了。慈禧喝下药汤,嘿,竟然药到病除。
慈禧太后起死回生,很赏识沈云霈,先封了个农工商部右参议,又转左参议,不久又升了邮传部右侍郎,再升邮传部尚书,直到吏部右侍郎,成了慈禧太后的靠身人物。
沈云霈后来又致力于实业开发,在海州创办海赣垦牧公司、洪门果园、锦屏磷矿和生茂商行,与张赛、许鼎林同被誉为实业界的"苏北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