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欢迎访问连云港山海旅行社旗下专业旅游攻略网站!

客户服务热线:7:30-22:00

181-1521-0001

您当前位置: >>旅游攻略>>古往今来话盐河

古往今来话盐河

来源:连云港旅游 | 时间:2021-9-21 | 查看:656次

古往今来话盐河

连云港盐河是一条古老而又年轻的河流。千余年前,当巍巍云台山尚在大海之中时,古海州沿海一带已成为全国有名的产盐地之一,且盐质优良,色白如银,深受官民喜爱。为把海州盐及时运销各地,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 年),官府动资,组织民工,于今涟水县新开河道——-涟河,通海州蔷薇河,使海州之盐从蔷薇河,经涟河入大运河,转运各地,此为古盐河。后因洪旱频发,海岸东徙,古盐河淤积严重,虽屡经疏浚,也无济于事。到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只好另浚州东南四十里之板浦南的景济河为海盐漕渠。这便是今日盐河之始。新盐河经东徙不止的大海的不断牵引,逐渐改道,至清乾隆八年(1743 年)其入海口移于板浦北、朐山(即海州锦屏山)东之卞河口。嘉庆三年(1798年)又驻足于州城东孔望山之东北角的新浦口。今日连云港市新浦区内的西盐河段,已经是新盐河的第四代"子孙"了。

盐河,这是一条因盐得名,咸味十足的河流。它好似一条让海盐腌透了的磁带,既录下了广大盐民在社会发展中那不可磨灭的功勋,也录下了灶民们的辛酸和欢乐。在那中国大地上尚无火车、汽车,陆运极为艰难时,盐河为海盐运输重要通道,也是古海州盐业发展史的最有资质的见证人。到南宋年间,海州已形成板浦、独木、临洪三大盐场。每年所产数十万担海盐,绝大部分经盐河南运。当大自然向人类挑战,古海州沿海滩涂发生巨大变化,大片老盐田被逼废弃时,首起应战者是与盐河结下生生之缘的灶民。他们不惧艰辛,疏理盐河入海新道,开辟亭场,将滔滔海水制成洁白如银的盐花。在漫长的制盐实践中,盐民们先后创造了煮煎熬、砖池晒、淋卤板晒、泥池滩晒,乃至今日广泛采用的塑料滩晒等制盐法。盐民们的一次次革新,使通过盐河淌进国库的财富,一次次剧增。

然而,就是通过盐河向国库输送财富的盐民,在那黑暗的旧社会里,却与财富无缘。尽管他们"不避盛暑隆冬……自子至亥,昼夜不停"地拼命干,到头来也只能过着"裸居草食,胫肘生盐霜皆成腊肉"的悲惨生活。旧谣曰∶

盐河水,长又长,

盐河两岸白茫茫。

官匪垣商相勾结,

欺榨盘剥赛虎狼。

灶民累死难活命,

卖儿卖女去逃荒。

盐河作证,伟大的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盐民当了主人,生产条件,衣食住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交化。

盐河,这条古老而又年轻的盐运漕道,它流淌一方,带动着一方经济的发展,它驻足一处,培育出一座新兴的城镇。早在唐代宗宝应年间(762-763)就已设海口场的涟水城,历史上曾为两淮盐运使公署驻地,盐官、垣商聚居,市井繁荣,富甲苏北的板浦镇,无不是得盐河之福。当今连云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新浦,能由一个盐运集散海口,很快成为村落、集镇,进而成为现代化城市,盐河之功不可没。盐河水浇灌出一座座城镇,这一座座城镇,又似盐河这条银链上的一颗颗闪光的珍珠,使古朴的盐河更加熠熠生辉。

星转斗移,海退去远。靠近盐河的大片老盐田,相继裁废。昔日四季白茫茫的盐河两岸,如今已是农田连片的鱼米之乡。盐河不再是单一的盐运漕道,它已成为沿岸市县沟通大运河的黄金水道,河内淡水流畅,百舸争流,好不繁忙。

近年来,市政府把对盐河两岸的绿化改造工程,列入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这便让古盐河摇身一变换上了现代时装,英姿勃发。如今的盐河两岸,北从新火车站,南到孔望山下,已经形成了一长段条型公园,犹如上海的外滩景观区,游人不断。夕阳西下,全家人相携漫步于盐河河畔,赏心悦目。河水荡漾,映着数公里长的绿化带,草绿花红,树影婆娑,小径长廊,令人留连。夜晚来临,景观灯齐放,喷泉吐莲,如梦如幻,还有水上餐厅,弥漫着人间烟火。

沿着盐河乘船南下,去寻找沿河的风景,令人无限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