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飞瀑流泉---垂虹溅雪花果山水帘洞
连云港云台山多的是飞瀑奇景,像连云港渔湾的三潭汲浪,足可与九寨沟山水相媲美;船山的滴水崖、阎王鼻水流从天倾下,吼若雷鸣,声振沧海。但要说名气,花果山水帘洞则闻名四海。
水帘洞位于花果山主寺三元宫之上,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老家。明人朱世臣诗曰∶"半壁飞泉今古流,水晶宫阙景悠悠。仙机占断人间巧,织就珠帘不用钩。"这是现实中的水帘洞,高山流水,沿陡壁直下,自然是珠帘掩洞府,垂虹溅飞雪了。要说神话了的福地洞天,《西游记》中形容这一瀑布飞泉则是"但见那∶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潺名瀑布,直似挂帘帷。"穿越水帘,洞中却"无水无波",一桥飞架,瑞气朗朗,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修竹扶摇,梅花点点,石座石床,石盆石碗,"浑然像个人家"。
读罢《西游》,遥看水帘,会有种蹲身俯首腾空欲入的冲动。洞中那种令人神往的仙境,要比陶渊明迷赞的桃花源或许更具诱惑,真正的世外,峰峦仅是屏障,水渊才可将人世尘俗阻隔。这水帘洞连着东海龙宫,睁慧眼,可赏龙女曼舞;凝神思,可闻波喧水语……
于水帘洞前听瀑,自有另番情趣,水串溅落的悠唱,蕴含一种弹性的美,清雅如古典乐府的韵律,雄浑若现代摇滚的节奏,情思悬于空间跌宕,雅趣隐于林梢摇曳……人醉了,如饮甘醇;心醉了,如跌情谷;竹醉了,扶摇生风;松醉了,拔地凌空……帘,在岩壁挂成永恒;水,自亘古流至今天。而大圣那支顶天立地的金箍棒,早已化作务针绵藏世人心头,畅若泰山极顶观日出,二十四桥生明月。
石壁上,"高山流水"四个苍劲大字,是海州知州王同于明嘉庆二十三年,那时,《西游记》一书尚未问世。故四海之内,自有《西游记》后,闹出那么多水帘洞,唯此才属正宗。洞壁刻有"印心石屋"四字,是清道光皇帝亲笔。这一题字原是道光赐给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陶澍的。"印心石屋"原为陶澍湖南故居书写的屋名。因他两临海州,革新盐政,修缮云台庙宇,当地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便将御赐他的"印心石屋"刻于水帘洞壁。"百丈水帘,自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月镜,迄今何匠敢行磨"。这一楹联,便是陶澍为水帘洞而题。陶公笔下的一轮水镜,指的是洞内灵泉,泉虽不大,却一直被世人称作可入东海龙宫的海眼,泉水清澈,如镜映面,古时善男信女朝山进香,总不忘用瓶子灌些泉水带回,用以洗目明睛。据说此泉之水可医各类眼疾,故称"灵泉"。想那大圣一双火眼金睛,虽为太上老君丹炉所炼,但若非他先由灵泉这海眼浴过,沾了灵水之神,即算老君炉内再多炼上七七四十九天,恐也徒劳。
如今,这灵泉之侧,水帘之下,稀了那些虔诚的善男信女,却多了对对亲偎蜜语的浪漫情侣,风华伉俪,垂暮媪妪,都争相在此盟心留影。少者,愿水长共白头;老者,盼山高松长寿。水帘(连)藕丝情,情深永不断;灵泉映双面,面影亮开颜。外地游客,决不会错失这一于"高山流水"之下、水帘洞府之前的难忘镜头。千里跋涉,慕名而来,上花果山不临水帘洞,岂不留下登泰山未见日出,上天山未赏天池般遗憾。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从水帘洞进入,逶迤而下,虽无入东海浩波那种奇险,也尽有穿云入雾样神秘,悬胆提心,凝神缩气,怕冷不防会有白骨精冒出,蜘蛛怪挡道……一场虚惊下来,却无半滴虚汗。穿山而过,凉风飕飕,只会身轻气爽。走出洞口,忽见另一清新世界,幽石空灵,林木参天,婆娑树影里,华光漏下斑驳,如抖银铂;细草窄径间,溪流溅湿绿篱,珠光点点。时见猴儿跃过,间闻林鸟啁啾。寂静山林,浅吟低唱,福地洞天,烟香盈盈,仙风紫气荡漾。油然想起曾任过海州知州的陈文述曾于《云台山唱和之序》中所言∶"天地非常之境,得非常之人而始新;古今非常之人,得非常之境其才益显"。此景此境,若那才气洋溢的吴老先生再生,又会洋洋洒洒写出令人叫绝的又一锦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