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欢迎访问连云港山海旅行社旗下专业旅游攻略网站!

客户服务热线:7:30-22:00

181-1521-0001

您当前位置: >>旅游攻略>>连云港神奇古幽----倚山古城东海郡

连云港神奇古幽----倚山古城东海郡

来源:连云港旅游 | 时间:2021-3-5 | 查看:1695次

倚山古城东海郡

古老的山水孕育了古老的文化,也造就了一座灵光四射的古城,这就是至今仍擎一身高古之态的海州城。海州古城现是连云港市海州区政府所在地,一色儿的古建筑。这个号称"金城之固,汤池之险"的古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直无以替代,所以历代市民都竭力维护其原有的面貌,古时的海州自然古得透彻,近年在扩建城区时,也都采用具有明清特色的仿古建筑。城里的现代人做着现代的事体,却身处几千年前的景象之中,似乎一抬眼皮就能从眼前看到远古。

海州是历史遗迹中的一个幸运儿,被人一宠就是数千年,也许最早期人类看中这个地方,是因为眷恋分布在它周围的孔望、石棚、白虎等几座古玩般的山头。但当海州城在这里建立之后,又给名山带来了无限生气,因此名城名山就更牵动人们的心魂了。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海州”这两个字在连云港人的心中都是沉面甸的,他们为此自豪不已。从史料上看,中国第一个皇帝的祖籍与海州难脱干系,海州古称东

夷,属少昊之地。据《山海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而《史记·秦始皇本记)的开篇就写道:“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说直接点,秦始皇就是颛顼的后代,这一史实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秦人的西迁大约发生在夏桀之时,距秦朝的建立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所以当赢政一统天下时,决不会不使用手中至高无上的大权,对使自己魂牵梦绕的“东土”表示一番亲近和孝心。从公元前二一九年起,短短的八九年中秦始皇就四次东巡,大行祭祖拜神之事,每登山观海,则“大乐之,留三月”。以致东部海山相映的仙景使他神心欲飞,进而产生自己与日月共存的私念,多次派人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泰始皇的这些动机,都便他无法轻视海州这块宝地,故于“三十五年”,在当时建为朐县境内的孔望山(古称朐山)上立石。“以为秦东门”(据《史记.秦始皇本记)。秦始皇把海州作为国之东大门,是一个别无选择的结果,这不仅因为海州位于秦都咸阳正东方,还因为他深信东方确有长生不老之药,而编造这一谎言两次被派出海的徐福,就在朐境。这是一个何其富于浪漫色彩的史实!

海州古城一开始就堆积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千百年来被许多朝代玩饰如玉,几易其名,重建不休,规模也从县制发展到直隶州。早在秦朝,这里已是一个响当当的地方,知东方必知朐地,不过据目前见到的史料,延用海州之名建城始于梁武帝天监(512年)年间,晚似乎晚了点,却也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因此,人们素来称之为"淮海东来第一城"、"六郡古都""东海名郡",种种美誉,不一而足。拿现在的眼光看,最初的海州古城并不大,仅有东、西两个城门。到唐宋时期,城池迅速扩展。南宋绍兴三十二(1162 年)年,大将魏胜为抵御金兵南侵,延展海州城垣,开挖战壕,把白虎山也圈进双层城墙内,目的是防止敌人登山探视城内虚实。明朝洪武二十三(1390年)年,守备武官魏玉在故址的基础上予以加筑,到永乐十三(1415年)年,千户殷轼再次扩修,将八米多高的城墙延伸到九里多长,形成了东镇海门、西通淮门、南朐阳门、北临洪门四个城门,随后又开挖一百三十六米宽的护城河,绕城二十余里。

海州古城历经千年琢饰,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自有一番气魄,不必极尽渲染。但到海州不能不了解三处古迹,在此略作赘述。文庙,又称圣人庙、孔庙等,曾为城内三大庙宇之一。始建于唐贞观四(630 年)年,座北朝南,颇为宏大。东、西、南三方均为红色宫墙,门前照壁书写着"万仞宫墙"四个大字,而名为"棂星门"的西门显得庄严肃穆,两个门分别被称为"圣城门"和"贤观门"的便门,日夜紧闭。走进南大门,迎面是一个泮池,形如弯月,上架拱形天桥,名称泮桥。这个泮桥非常人能走,在古代只有中了状元的人回家祭祀时,才有资格开棂星门,通过泮桥,进入大成殿,所以此桥又称状元桥。大成殿是海州文庙的中心和主体建筑,其富丽堂皇可以想见。大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神位,左右有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子思、亚圣孟子侍配,次侧位分别供奉子张、子游"十二杰"神位,而大殿的东西两院分别供奉"七十二贤"。坐落在大成殿后面两层六间的"尊经阁",内藏经史七百六十册,是海属地区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只可叹,如此恢弘的文化宝殿在抗战和文革内乱时期难逃一劫,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剩下一堆资料。

另一个古建筑,堪称海州的门面,那就是矗立在古城北部入口的跨街牌坊。这个巨大的艺术品宽二十六米,高达十六米,通体都由巧匠们精雕细刻而成,色彩艳丽,构图雅致,从远处望去,宛若一件景泰蓝制品,具有厚重的明清建筑风格。更有赵朴初老先生亲笔题写的"海州古城"、"东海名郡"八个大字嵌于南北两面,为整个建筑增添了许多精气神,在游人们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

牌坊的正北主干道的交叉路口,有一座古朴厚重的雕塑,这即是令海州人无限自豪的堪称历史标签的"秦东门"。据考,当年秦始皇立石于几百米之外的孔望山巅,为了更好保护祖先留下的这一宝贵遗产,才将它从山顶复制下来,与古城真正融为一体。雕塑五米多高的方形底座,用花岗岩镶廓而成,中间是巨大的蘑菇石。雕塑的主体由两块立石和一块斜倚的石条组成,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大门。一大一小的两块立石,东面大的刻着气宇非凡的秦始皇像,西面小的刻着李斯像,而南面斜倚的长石则是骏马驾车疾驰的图案。整个作品如自然天成,几乎无雕琢的痕迹,精巧而又粗犷。游人跨入古城之时,必立于其下,沉思遐想,感慨纷至。

复现海州久远文明历史的,不仅有古老的山水,还有历代史学家精心编撰的卷卷方志和古代戏文、大量的书刻遗迹。游历在海州古远的山水和古城之间,在慨叹天公巧妙造化的同时,不能不为文人们在历史延续中的贡献而叫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南京大学某教授看到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以及大量的石刻题勒,心绪难平地说∶"连云港是石刻之乡,石头的文化。"事实的确如此,仅海州境内,史留的石刻书法星罗棋布,丰富多彩。摩崖石刻除了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外,还有汉琅琊郡石刻、王谟题刻等十数处之多。琅琊郡石刻年代约在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 年)至汉文帝元年(公元前 179年)之间,显示出隶书从秦篆脱胎而出时的独特风格;与摩崖石刻相呼应的碑刻也有十四处之多,其中东海庙碑为东汉嘉平元年(172 年)东海相满君所立,记载了不少与当时宗教信仰有关的宝贵史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古人在海州留下的墨迹除了摩崖石刻和碑刻,还有为数甚丰的简牍书法和名家真迹,今人似乎还能从中嗅到记载历史文明的浓郁的墨香。

由海州古城,让人即刻联想到古风凰城。据《汉书》记载;"始元三年(前 84年)冬十月,风凰集于东海,遣使者祠其处。"南云台山南缘有座小山,因两峰对峙如风展翅,故名风凰山。山腰上有一石头城,即古凤凰城,该城始建于南朝宋元嘉五年(429 年),由青冀二州刺史刘善明所建。原是一所军事营寨。东西方向因山为险。东门匾额为 “拱卫蓬瀛",北门匾额为"秀邑云台",南门匾额为“古凤凰城",现今均犹存。唐贞观十三年(639 年),唐丞相魏征巡访至此,亲笔为南门题词"宁海门"三字刻于南门楼石墙上,现藏连云港市博物馆。南宋端平二年(1235 年)至景定二年(1261年),海州州治曾迁此,称为"东海州"。明时东海县废,仍是州内重镇,海港要地。清代设两个都司署于云台山南北两端,北端在墟沟,称"北城",南端即古凤凰城,称"南城",即在今南城镇。南城是一座古老的石头城,石墙、石路、石屋、石床、石桌、石碾、石磨、石庙……是古代石建筑的一个典范。

南城古街,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六朝一条街,由青石铺砌而成,有 1.5 公里余。中间约一市尺为竖条石块直铺,两头被称之为龙脊,实为独轮车铺的行道。直到今日车轮的痕迹清晰可辨。它的两边有古典式的房屋、门面、店铺、当铺、酒肆、旅店、春院……稍加留意还可看到旧时大富人家设置于门旁的上马台。那干裂的墙缝、屋脊上摇曳的萋萋蒿草、那歪扭的石板路,都流泻出南朝时不绝如缕的遗 风。在南朝还遗留下150多眼古井,最有名的当推"匡衡井",据说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匡衡"凿壁偷光"的典故就出自南城。

历史上的南城是苏北地区有名的佛道教圣地,在南城台园不到7平方公里的地方却有27座古庙宇分布,保存完好的和倾圮的有祭凤祠、玉皇宫、魁星阁,北城河南岸的普照寺等等,皆规模宏大。其中南城东凤凰山绝顶上的玉皇宫始建于隋开皇五年(585 年),是海属地区最为古老的道教宫观。唐宋以降,名城皆祭城隍,建城隍庙,现今的城隍庙正殿供城隍神像,旁有判官周二老爷,东西厢房为大奶奶和二奶奶的卧室。每年清明节为城隍老爷巡城日,南城便举行盛大的庙会,举行"跳马痞"赛神活动,还有"抬阁"等地方文艺表演,人山人海,蔚为壮观。凤凰山上有古代石刻多处。这儿还是西汉末年农民首领谢禄所率赤眉起义军之一支的屯兵之处。

缠绕在古凤凰城头及市井人家屋舍墙头的茂盛的凌霄花绽放出一股股浓郁的古意。

而矗立于花果山下大村水库边上的"海青寺阿育王塔",则如一支巨笔昂然书写着古老的史章。据镶嵌在《柳峦纪碑》所载∶"此塔镇在海城灵基山北角,大唐第二至尊",有"唐王塔"之称。现在的海青寺塔动工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 年),成于天圣九年(1031 年)。这座古塔是苏北最早也是最高的一座古塔,高 40.85米,九级八面,风格古朴雄浑,塔内供奉"释迦真身舍利,阿育王灵牙"。此塔历经千年风雨,就是1668 年发生的莒郯 8.3 级大地震也不为所动,傲然挺立。

古老的触须还在向周边攀援。在灌云县西北龙苴乡东北角有龙苴古城,2200 年前,楚汉相争之际,汉将韩信攻齐地,西楚霸王项羽派大将司马苴在朐县南 60 里筑城迎敌,筑两个土城堡,故名龙苴城。其遗址城墙根尚存,东南角的烽火烟台遥远处即可见到。南北朝时期,龙苴是南朝宋和北朝魏激烈争夺之地,在古战场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历史剧。龙苴曾是名城海州的前身,地上或地下的文化遗存丰富。灌南的张店古镇紧傍风光秀丽的硕项湖,汉代时就有人居住。关帝庙、火神庙、三官殿等古建筑也映照了这里的古代文化。明朝廷于此设惠泽巡检司,稽查私盐。建于宋至和二年的法灵寺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当然张店最有知名度的还是"各打各"的张店"响器",那锣鼓吹乐回荡着古韵。

在东海县曲阳乡,汉代曲阳古城城北遗迹保存清晰,较为完好的墙体高达 5 米,黄土夯垒,整个城廓分明。汉代的绳纹瓦片俯拾皆是,《汉书·地理志》记载了东海郡的曲阳县,东汉时,曲阳县改属下邳国。据考,这儿还是道教一支的发祥地。而东海县大贤庄旧石器时代遗址则把历史拉回到远古。

"红云起处是蓬瀛,十二楼台白玉京。不知秦世童男女,还有儿孙跨鹤行。"明代诗人宋濂的《日东曲》表达了对徐福东渡不归的感相。赣榆具新建的徐福祠在讲述着一个古老的童话般的史实,那就是众所周知的秦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漂然而去,定居日本岛,那高大雄伟的"楼船"消失在奏始皇祈盼的目光中。据考,徐福就出生在那个叫"徐福村"的古老村落。还有赣马古城,建于明朝,可是兵火和大地震使整个城池覆没,可那儿却站立起来几位人物,一个是南宋抗金名相胡松年,一个是明御史大

理寺卿裴天佑。清吴敬梓也与这儿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结,成就了一部《儒林外史》。

文章来源于网络 作者:魏琪 张文宝 赵匡民等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