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名胜传说------花果山和水帘洞
花果山,原称青峰顶,是云台山脉的主体,位于连云港市府所在地新浦东南9公里处,其最高峰玉女峰海拔624.4米,是江苏省第一高峰,"云台三十六景"中的主要景点大都分布于此,古有"东海胜境'之誉。
"花果山"的成名,源自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明代万历年间,淮安人吴承恩身临此山,涉足遍览,以此山为自然背景,成就了"西游"之作。
水帘洞早有其名,见于《西游记》成书前海州人张朝瑞所写的《云台山三元庙碑记》。当时,"水帘洞"已经是游客登云台山必然探访的胜迹。
上世纪五十年代,伟人毛泽东曾三次谈到这里的花果山"孙猴子的老家"。
如今,花果山和水帘洞仍以神奇的风采,接待着中外游人。
吴承恩离开家乡淮安,连天带夜赶到海州。他请一位老渔民帮忙,乘船过海,上了云台山。
云台山方圆三百多里,前有前云台,中有中云台,后有后云台,大大小小的山头总共三百六十个。经老渔民指点,吴承恩顺着中云台的一条山路往上走。他一头爬山,一头留心山景,起先只是看到马尾松、葛根藤什么的,可两个弯子一拐,了不得!只见山里头到处皆是果木树,树上那些花呀,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白的,五颜六色,鲜艳夺目,飘散出浓浓的香味儿。这时候,忽见果树林子里摇摇晃晃出现一个人影,仔细一看,原来是个挑水的小和尚。
吴承恩上前问道∶"小师父,这满山的果树,是谁栽的呀?小和尚朝吴承恩望望,答道∶"说来话长呵!听俺师父讲,二十多年前,有一天夜间,山中闯进来千把个黑瘦的汉子,一打听,才晓得他们是山东一带的穷苦百姓,因受不了财主的盘剥和贪官的欺压,就舞刀弄枪拚起命来了,一拚拚得家破人亡,剩下这千把人从海上脱身,躲到这里。不久,官兵突然进山,围困了六六三十六天,厮杀了八八六十四回,汉子们寡不敌众,皆被打死了。官兵放上一把火,烧光了这里的山林!如今的满山花果,是死去的汉子们留下来的。他们吃野果,弃下许许多多果核子,后来生了根,开了花。二十多年的工夫,这里变成花果山啦。
花果山的不凡来历,引起吴承恩的兴趣,他向小和尚道了谢,又往山上走。一走走进翠竹林,忽然发现林子尽头露出一个很大的洞口。他赶紧奔到洞前,只见洞门两丈多高,上边窄,下边宽、像个"人"字。奇妙的是,洞门口倒挂着几十股细细的流水,如同一串串玉珠穿成的帘子;水帘被太阳一照,就像缀着无数颗宝石、一闪一闪地放着光彩。吴承恩正看着,从洞西边走来一个砍柴的樵夫。这樵夫热情口快,见洞前站着游人,便指指点点说∶
"这洞叫水帘洞,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个石猴精带着一群小猴子在山涧里洗澡,洗着洗着,一个猴子忽然说∶耶,这山涧里的水是从哪儿淌来的?俺们去找找源头吧?'众猴说∶'好!'就蹦蹦跳跳顺着山涧往前找,找到这儿,见洞口流水不断,以为源头就在洞里,齐声喊∶'进去看看!进去看看!'可是光喊不敢进,怕里面有妖怪。在这节骨眼上,只听石猴精大叫一声∶'闪开!'纵身一跳,跳进洞中。过了会儿,石猴精在里面喊∶'弟兄们,这里可好玩啦,都快进来呀!'众猴听到石猴精打招呼,不怕了,一个个跳了进去。后来,石猴精就住在这洞里,当起猴王来了。"
吴承恩很感兴趣地问∶"真有石猴精吗?"
"说有又没有,说没有又有。"樵夫说着,把吴承恩领到离水帘洞不远的一个地方。这里的山岩奇形怪状,内中有两块岩石又高又大,中间夹着一块小石头,笆斗似的,滚圆溜光,上面有三个字,叫"娲遗石"。
樵夫指着娲遗石说∶"相传这是女娲娘娘炼的石头,补天没用完,朝下一扔,啪!正好掉在这两块山岩的夹裆里。过了十万八千年,从石肚子里蹦出一个猴子来,就是众人传说的石猴精!"
吴承恩越听越觉得有趣,很想看看石猴精的住处,便转身走进了水帘洞。洞里很宽敞,约莫有四、五间房子那样大,洞壁上扯扯连连攀着许多藤蔓,石缝中长出不少花草。片片白云飘进水帘洞,一些好看的山鸟在白云间飞来飞去,唱着动听的歌儿。置身水帘洞,神思入奇境,吴承恩兴奋得了不得了,心里想∶此处甚是美妙,怪不得石猴精要在这块儿落户哩。
后来,吴承恩就把孙悟空的家,从原先安排的平常地方搬到花果山水帘洞了。
姜 威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