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欢迎访问连云港山海旅行社旗下专业旅游攻略网站!

客户服务热线:7:30-22:00

181-1521-0001

您当前位置: >>住宿美景>>连云港石棚山旅游风景区

连云港石棚山旅游风景区

来源:连云港旅游 | 时间:2022-1-5

连云港石棚山旅游风景区
景区概况
连云港旅游景区石棚山景区,位于连云港市古城海州东侧、锦屏山北麓。是宋代文学家石曼卿、苏东坡的宦游之地,自古闻名遐迩。
连云港石棚山景区的得名是因为山上有一处天然石棚,据《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山有巨石,复压岩上如棚因名、一名万花岩,又名锦岩山。"每次走到"棚"下,危危压顶,却是经久无恙。夏天闷热的时候,常有两三老人坐于"棚"下的石桌旁,对弈几局,闲话半天,习习凉风穿"棚"而过,一身暑热总是消散无踪。山上满布奇石,佛手岩、天蟾独跃、犀牛斗象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景区内除汉糜竺墓、宋石曼卿读书处、明张公去思碑、清锦岩碑林等原有的名胜古迹之外,后又投资新建了虹桥、文华亭、花径、石棚山庄诸景。景区地处城郊,资源丰富,是海州"三山一涧一古城"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景点介绍
连云港石棚山景区---佛手岩
在石棚山的入口处,有一块突兀的岩石如巨手,五指历历,直指云端,这就是佛手崖。传说张果老曾在此修炼,修成正果以后,挥起左手向人间告别。从佛手崖右侧攀登被称为"云梯"的险峻小道,拾级而上,陡坡上有一石碑,上镌魏碑体"畏岩"两字,遒劲有力,系长山李春开题写,此处十分陡峭,巨石壁立,令人望而生畏。请再往这儿看这块石头,人称"佛脚"大家看像不像巨人伸出的大脚,据说这就是张果老修仙时被石棚山美景吸引住了,悠休自得,跷起二郎腿的姿势。

连云港石棚山景区---试剑石
从石棚山南路上山,一块大石像是被剑劈开,剑痕清晰。传说刘备兵败徐州以后流落到海州,海州巨富糜竺,观刘备有人主之相,倾囊相助,复兴汉室。刘备与糜竺来到石棚山,刘备称如能东山再起,定能劈开此石,他挥剑劈石,只见剑落石开。所以称此石为刘备试剑石。

连云港石棚山景区---天蟾独跃
此石酷似一跃跃欲动的蟾蜍,昂首向天,没有一点人工雕凿的痕迹,真是巧夺天工。再向前看,一块大石形似大象,从山上奔突而下,恰和上行呆笨的"犀牛"相遇,二强相遇,各不相让,构成一幅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犀牛斗象图"。纵览满山奇岩怪石,石景遇趣,惟妙惟肖。

连云港石棚山景区---石曼卿读书处
石曼卿读书处,是连云港石棚山景区主要景点之一,此处石壁斜出,形成一个能避风雨、遮骄阳的天然佳地。六个隶书大字是明代著名诗人廖世昭所题,确是读书和休闲的最好去处。石曼卿,名延年,字曼卿,宋代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祖籍北京,是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曾做过大理寺馆阁校勘,历光禄大理寺丞,宋仁宗明通同二年,受官场斗争牵连,降职到海州任通判。他"廉能有为,吏民悦服"。相闻,他常在此阅卷抚琴,饮酒抒怀。"石曼卿读书处"留下的遗迹,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连云港石棚山景区---糜竺墓
从石曼卿读书处向东50余米,便到了糜竺墓。据《三国志•糜竺传》所记,糜竺字子仲,故里是连云港市云台山一带,富甲一方。糜竺原是徐州牧陶谦的得力助手,陶谦"三让徐州",刘备在陶谦病逝后接任徐州牧。刘备在抵御袁术时,吕布夺取徐州,迫使刘备流窜到广陵海西(即连云港市灌南),关羽也逃到了海州,刘备窘困之时,糜竺弟兄资助刘备"奴客三千",补充兵源,支持其"金银货币"做军饷,并"进妹于刘备为夫人"使刘备得以东山再起。刘备称帝后,拜糜竺为安汉将军。糜竺去世后,就安葬在石棚山北坡。现在的这座陵墓是按照当时的风格重新修建的。

连云港石棚山景区---塔山古道
据《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古道始建于金代,是当时通往板浦等地的一条必经之道。此处有幅题刻,文曰∶"不见桃花树,云封石室空,登山怀旧迹,留咏翠微中。清嘉庆九年常州人□□□题。"大意是我到石棚山来怀念古人的遗迹,在绿水青山中留下了这首诗。

连云港石棚山景区---文峰塔
清嘉庆九年(1804)海州知州唐仲冕在任时建,高五层,直径2米,塔为实心。塔身毁于1949年,仅存塔基。景区在原有的塔基上按照塔原来的建筑风格,于2002年在原址重建了文峰塔。

连云港石棚山景区---天然石棚
石棚山因石棚得名。一石壁立,一石相抵,一石如棚覆盖其上,形成天然石棚,这就是石棚山上最佳处。现在看到"石棚"二字的"棚"字有一个凹窝,这是日本人当时在此地把石棚封做码堡,门栓就在"棚"这个地方,所以留下一个凹离;这也是日本人毁坏我们国家文物古迹的一个缩影。

连云港石棚山景区---高行清风
此题刻刻在石棚的门楣上。这幅题刻结构舒展,飘逸有神,是石棚山诸刻中神品。此书是明嘉靖时海州刺史王同所题写、这幅题刻是颂扬石曼卿高风亮节的品行,表达了王同对石曼卿的无限思慕之情

连云港石棚山景区---芙蓉洞
绕过石棚北侧,"芙蓉洞"三个隶书大字抬头可见。这儿适宜纳凉,两边山石遮阳,夏日来此,凉风习习,使人心旷神怡。石曼卿戏称英蓉仙人,所以叫芙蓉洞。另一层含义就是说大丈夫能容此洞,教人心胸宽广。东山壁上刻有清代著名诗人戴易的题诗;"一片寒云覆石棚,空岩花草孰知名?何当自有山川后,千古唯闻石曼卿。海上青山似旧时,春来何日更花枝,东风二月江南客,谁共题君坠泪碑。"落款为"山阴南枝戴易题",南枝为戴易的别号。

连云港石棚山景区---张公去思碑
高200 厘米,宽95厘米,厚20 厘米,碑正面文楷书,文曰∶"公姓张,名允绅,字行夫,别号汉甫,湖广襄阳人。由庚申科进士初任江西饶州府安仁县知县,升本州知州,期月,以贤卓调寿州,士民戴之。"

知识扩展
苏东坡、石曼卿与石棚山
古人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由于两位名人的光临,使这座山名传四方。在山南侧的一块石壁之下,刻有隶书"石曼卿读书处"。相传他常在此阅卷抚琴,饮酒抒怀。石曼卿,名延年,字曼卿,祖籍北京,是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在宋真宗时因为耿直、敢于说公道话,被贬到海州,做一个小小的通判。他与苏东坡是至交,东坡居士在北宋熙宁七年(1074 年)八月,由杭州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途经海州时,慕石曼卿之名登上石棚山,后来在《和蔡景繁海州石室》一诗中写道∶
芙蓉仙子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
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
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诗中说的是,石曼卿在海州时,石棚山上还一片荒芜,连割草人走的小路都没有。山石突兀,攀缘困难。石曼卿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向崖上人迹难到之处抛掷。桃核以黄泥为依托,生出幼芽,将纤细的嫩根扎入石缝。两三年后,待到春暖花开之日,空山里崖上崖下,到处嫣红翠绿,映天照海,灿若云霞,景象相当壮观。苏东坡作这首诗的时候,距石曼卿去世仅三十余年。
石棚山是锦屏山景区当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相当丰富的地方。它位于海州城的东郊不远处,掩映在几百亩桃园之中,春来一片花海。石棚山虽不太高,但怪石鳞峋,千奇百怪。
古人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给许多顽石赋予了生命,什么万花岩、佛手岩、群龟探海、犀牛斗象、天瞻独跃、海豹望月、金猴拜山,还有巧夺天工的试剑石、芙蓉洞、小九曲等等,都足以让游客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山顶上有一块势如天外飞来的椭圆形巨石,长十三四米,厚三四米,由下面两三块石头将其托起,形成了一个石室。石室里有天然的石床石凳,可坐可卧;巨石的一角悬空甚多,似乎摇摇欲坠,人居其下,感到随时都会有倾覆的危险,留之可惧,去之不舍。这就是此山因以得名的石棚。石棚上锈有明代海州知州王同所书"高行清风"四个大字,乃是颂扬盛名与此山同存的石曼卿的。
在石棚西南不远处,耸立着一块大招头崖,向阳背风,前临一片较为平坦的芳草地。游人休憩此间,面对翠屏般的南山,便会产生融入青绿色彩之间超凡出世的感觉。传说当年石曼卿常在这里读书弹琴,饮酒宴乐,故后人于石壁间镌刻了"石曼卿读书处"六个擘窠大字,深入石骨,古朴可爱。此外还有两首纪念石曼卿的七绝。从这些摩崖石刻可以看出,海州人民对石曼卿是十分景仰的,把他在海州为官数年,视为地方上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