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欢迎访问连云港山海旅行社旗下专业旅游攻略网站!

客户服务热线:7:30-22:00

181-1521-0001

您当前位置: >>旅游攻略>>六神台上--连云港伊芦山佛教摩崖造像

六神台上--连云港伊芦山佛教摩崖造像

来源:连云港旅游 | 时间:2021-10-9

六神台上--连云港伊芦山佛教摩崖造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海拔不足二百三十米的伊芦山(图1),虽算不上什么名山大川,但却是五岳之首--泰山的余脉。

连云港旅游景区伊芦山又名"大伊莱山",山景优美宜人,相传曾是商代大臣伊尹晚年结庐退隐的地方,秦末这里又走出了西楚霸王项羽的部将钟离昧,明朝知州王同在此寄情游玩时,更是留下了许多墨宝。加之山中的摩崖造像、文字题刻、奇泉、奇茶、奇洞…使此山独具风韵。其中六神台更显得特殊。

六神台,六神台,上去下不来"、"要上六神台,打口薄皮材"。这些古老民谣,在伊芦山远近不知传诵了多少代人。

第一次爬伊芦山登六神台是在1986年3 月7日,和本单位的陈君去调查伊芦山文物情况。我们的行程是从伊芦山西山头开始的,峭壁陡崖、万石峥嵘,十分凶险。同行的文化站彭站

长边走边介绍∶伊芦山原是一座海岛,由于年代久远,海陆变迁,形成了这座海拔不过200来米的小山。商朝宰相伊尹曾在此隐居,故而得名——大伊莱山。远处望来,此山因像古代玉器——玉如意形,又叫如意山。《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项羽故将钟离昧家住伊芦;《后汉书》载∶朐有伊芦。此山风景优美,引来了许多文人墨客,佛道诸教都有人前来驻足,修建庙观,题咏勒石。忽然"龙神岩"三个大字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彭站长道出它的来历∶"龙神岩"刻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那一年春,伊芦山附近地区发生了干旱,麦苗枯黄,人畜饮水困难。于是当地集资做雨会。男女老少齐到云龙潭下求雨……,果然求来了一场春雨。于是用做雨会剩下的钱,请当出宿儒陈开山书写"龙神岩"三个大字,刻于巨大石壁上。

缓缓上山,在绝壁或草海之中存有多处书法石刻。除了"龙神岩"外,还有"月泉"、"更衣处"、"衔杯处"、"云关"、"含光"、"翠壁"、"云龙潭"、"廖世昭题刻"、"三生石"、"第一峰"等题刻,篆、隶、行、楷,诸体皆备,风格各异,其中"云关"气势磅礴、衣处"、"衔杯处"流畅隽永,"月泉"、"三生石"古拙质朴,观后方能领略历代书家的深意。另外或像狮子张口、或像老龟爬山的嶙峋怪石,也别有一番景致。

沿西峰山脊向东,再翻过两个小山头,便到了六神台。六神台位于伊芦山西部分水岭北侧一座兀立的孤峰中,四周是陡峭的石壁,下边有小竹、灌木,还有一些小树和苍藤,生长盘缠于石上。据称,下雨的季节有瀑雨自石上泻下,这里岩石比较湿润,遮蔽着可供向上攀援的石隙,不熟悉的人是很难找到"六神台"石窟的。在彭站长引导下,借助石窝,手脚并用,不费什么力气,很快爬上六神台。所谓六神台(图2)其实就是六尊雕像,凿刻排列佛像5尊,力士像1尊。刻在窟内东壁上,这就是"六神台"之名的由来。五尊佛像趺坐于莲台,面腴丰满、慈善,神态安祥。最南端力士像则暴眼圆睁,面目狰狞,双唇紧闭,上身裸露,肌肉饱绽,着短裙,双臂上举取托住洞顶之势,一足跨步,作云步形,俯视峰底,周身飘带环绕。高浮雕给人以力量的美感。"六神台,上去下不来","要上六神台,打口薄皮材",从六神台下来,要是初来乍到的,你会为下来而大伤脑筋,胆小的人俯瞰崖下,顿觉山下怪石、险峰、树木都在眼前旋转,足下的六神台似乎也将断裂,有连人带石凌空飘向云海之感。下山的过程中我吓了一身冷汗。南面峭壁上有一巨大的"人"字形石槽,沿石槽有多个方形石窝,为人工雕凿。扒开小竹林,到石壁前细看,见壁上有许多小龛,龛内佛像有坐有立。有许多一佛二弟子像。下端的佛像有的还有莲花底座,半掩于泥土和藤蔓之中,佛像虽历经沧桑,大部分毁蚀不清,但仍尊尊可数。

彭站长抽着香烟,徐徐道来陆凌霄遇仙的故事∶"很久以前,伊芦山周围遇上大旱,只有六神台前有两口甜水井。有一天,北山十里外小浦村,有叫陆凌霄的人,到六神台下挑水,听到峰顶上有人讲话,他攀上顶峰,看到两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在石台上下棋,他默不作声在一旁观战。看罢多时,忽然想起自己还要挑水,急忙下山,见扁担和水桶早已烂掉,自己站在那里发呆。两位仙翁顺手拽了两根葛藤把井口拴起来,让他拉回去。但人间已历经几世,如有不信,峰顶上还有一个棋盘呢!"去年夏天,天气炎热,一位北京来的教授来六神台考察,我是扛着竹梯陪他看了六神台。下山后,教授认为六神台是一处唐代的佛教艺术遗存,壁像毁于晚唐的武宗灭佛。在江苏省,同一时代、同一风格的还有南京栖霞山、徐州云龙山二处,而六神台的佛教造像保存得最好。"听完故事,阳光已经当头直射下来,听说山南还有石刻,便忍住疲劳,再次爬上主峰,沿着羊肠小道,便走进竹海之中。

向右拐,则可到达上洞,由于洞壁光滑,回声甚大,游人在洞里说话,嗡嗡声不绝于耳。洞有5—6平方米,高有1米多,若是站在洞口喊叫,立即便听到回声的应答。洞壁上,有明嘉靖年间海州知州王同题刻的"云洞"两个行书大字,其笔划若断若连,流动中见稳健。云洞,告诉你这是云的世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远近的乡门,便根据该洞出云有雨,收云晴天,来安排农事。竟成了当地的气象预报,当地民谚曰"出云一条线,收云一大片""白云风,黑云雨,乌云滚滚下大雨";"春天出云有雨,夏天出云炎热,秋天出云多凉风,冬天出云要下雪"。

出了云洞,沿着茫茫竹海的小道下来,便可见山坳丛林中露出一个屋顶,那就是中庵。遗憾的是,许多昔时景物都荡然无存了。紫藤、皂角、松柏、桂花树……这些曾在中庵里反复出现过的景色,如今面目全非。看到残壁断垣,难道这是后人怀念钟离昧修建的中庵吗?难道这是香火很旺、佛号钟声、禳灾祈祷的中庵吗?难道这是后来又成了"洞真观"为劳苦百姓治病消灾的中庵吗?真有些煞风景。也许只有"奇泉"是例外吧?"奇泉"两字运笔如行云流水、于疾中见涩势,有一种飘逸的美感,一看到这个景象,你的情绪又会为之一变,感到精神焕发,当用双手捧饮甘甜、爽口、清凉的泉水时,泉甘清冽,沁人心脾,能赶走您的口渴和疲劳感。这右清左浊二泉,清则清澈见底,浊则浑然如浆。据说,东浊西清,相通而不相浸,泾渭分明,煮沸清水却有沉淀物,浊水却无沉淀物。用东井水沏茶茶叶很快沉入壶底,西井水却迟迟不肯沉落。还有一奇就是用奇泉水酿制酱油,就是在炎热夏天,场地上也不见苍蝇,其味绝佳。

出了中庵,沿石阶而下,你会看到王同题的"高山流水"四个楷书大字,字径1米多。其起笔、收笔方中带圆、蓄力凝重,结构疏而不散,笔划粗而不臃,颇见功力。山脚下,你还可以看到一人抱不过来的巨松,传说是薛仁贵的扣马松。

欣赏伊芦山的风光,只要有充足的时间,还可以到大、小天池游畅一下竹海风光;去伊芦山东麓,还可以在石佛寺旧址上欣赏百年银杏,抚摩一下静静仁立在草丛中的无头石佛;了解一下当地淳厚朴实民情,走不完看不够。在这里每一处的山、水都是那么清纯秀丽。美就美在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好多山景,直到现在也没有命名呢!但正是这一点使伊芦山更保持着天然的秀色,那是多么诱人的杰作!

伊芦山犹如一座美丽的、丰富的大自然艺术博物馆,它经历数以千载的风风雨雨,背负着历史的厚重∶看看那文字题刻,看看那覆船形的藏军洞,看看那尊无头石佛,更应该看看六神台的佛教造像。

六神台还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1995年4月,六神台佛教造像被省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后,省、市、县政府非常重视这处宝贵的文化遗产,拨出巨款作了护栏和通往山下的石级道路,加固崖体保护并派专人管理看护。这都包含基层文物工作者付出艰辛劳动。今天在30多万伊芦人精心合力打磨下,六神台会像新疆和阗玉一样更加美丽动人的。

在六神台峰顶那块平坦的石上,刻着一个棋盘,六条横线与六条竖线,排列交叉,是流传于海属地区的"六路州",是简化了的围棋。这里就是传说中神仙下棋的地方。清代海州学者吴振勃有一首咏伊芦山的诗中说∶"邂逅仙缘未可期,幽岩曲径鲜花滋。不知阅尽人间世,消得山中几局棋。"自己作注∶"仙人棋。相传山有石棋枰,寻之每不可得。"令人惋惜的是这位老先生当年没有找到一个好向导,只好慨叹仙缘不可期了。今天,游人游览伊芦山,不妨在六神台的石棋枰杀上几盘,也来结一结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