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欢迎访问连云港山海旅行社旗下专业旅游攻略网站!

客户服务热线:7:30-22:00

181-1521-0001

您当前位置: >>旅游攻略>>拓荒者的足迹----连云港大贤庄、桃花涧旧石器的考古发现

拓荒者的足迹----连云港大贤庄、桃花涧旧石器的考古发现

来源:连云港旅游 | 时间:2021-10-2

拓荒者的足迹----连云港大贤庄、桃花涧旧石器的考古发现


连云港市东海县大贤庄,西临马陵山脉余脉,平均海拔90米,此处山体由于缺乏植被,年复一年,被雨水冲刷出无数条山沟,形成特殊地貌。

1976年,南京大学地理系教师刘泽纯、潘瑞鸿曾带领学生到这一带进行第四纪地貌考察实习,在马陵山偶然发现几块疑为经人工加工过的小石头,遂将其带回了南京。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确定为原始人类加工过的石器。省文化厅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于1978年9月成立了江苏省旧石器考古工作培训班,组成工作队,前往大贤庄进行调查。在一个星期的考古调查中,工作队员调查了周边数公里的地区,发掘了四个探坑,获得二百余件旧石器和两件典型细石器。后来"大贤庄旧石器遗址"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图1)。这是江苏省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又一次重大发现,在华东地区考古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0年3月 24日,南京博物院房迎三教授到大贤庄遗址再次实地调查,历时三天,由东海县博物馆刘劲松同志陪同。

三月份的天气还有些阴冷,一大早考察组便乘车来到大贤庄,顺着标志碑向北搜寻,不放过任何一条冲沟,一个石塘,甚至是一处斜坡。两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在一条冲沟里找到一块与众不同的青褐色小石子。房教授先拍照,然后小心仔细地用工具拨开小石子,露出那块青褐色的石子。这是一块长宽在五厘米左右的青色类似于花岗岩的石片,典型的细石叶,上面显然有手握的痕迹,经原始人运用挤压法从大块的石头上剥落而得,作为专门刮剥兽皮的小工具。这是此次调查发现的第一件石器。

他们继续徒步前行,走了许多路,来到一个山顶上(其实说是山顶,不过比别的地方高一点而已),继续搜寻,在山顶北侧,房先生寻到了数十块当地人呼为"火石"的石英石,大的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高在5厘米左右,小的也如人的拳头大小。房先生逐个编号、测量、拍照、记录。他将几块石头装在随身带来的蛇皮袋里,然后又把其中一些石头原封不动地放回原处。对于其他人的疑惑,他解释道∶"石器越来越少,如果我们每次都是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那我们下一代考古工作人员不就找不到石器了吗?等到将来的某一天,他们也来考察大贤庄遗址,或许还能有所收获。"

临近中午,他们已经寻到数十件石器。下午,从大贤庄旧石器遗址入口处(也就是标志碑处)向南走,经过一片麦田,农民们在耕地时把碍事的石头统统扔在田头堆成一小堆。考察组成员就在每一堆石头里寻觅开来,其中也有一些收获。有人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低头看去,竟是一个石球!(图 2)它大体通圆,有明显的被砍砸痕迹,属旧石器中不多见的中型石器,一般由花岗岩或燧石打制而成。作为狩猎时的武器。这天考察结束时共收集到数十斤重的石器。

第二天,考察组从 310 国道继续向南进发,考察了水田、树林、墓地等区域,但收获不大,仅仅发现一些疑似石器。下午他们来到东海县西南角与新沂市交界临近一个叫卢沃的小村庄,在冲沟里仔细寻找,但仍没有什么发现。有人风趣地说∶"今天可是一点收获都没有啊!"房先生却说∶"来过了就是最大的收获。"考察结束时天色已晚,考察队员先到达桃林镇驻地然后搭中巴车返回东海县城。

晚上,在招待所里考察组员将两天来寻找到的石器全部拿出来清洗,第二天又对这些石器进行了编号、测量、登记工作,从中精选了50件石器标本。这批石器标本的原料以燧石、石英岩为主,其次为脉石英、石英等,它们共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间接加工的细小石器,另一

类为直接方法打制的石器,打片多数采用锤击法,少数采用厘制法或砸击法。两类石器主要由石片制成,大多数是从破裂面含背面修制,一部分是由背面向破裂面加工,也有极少数标本为交互修整,属于通体加工的石器只有那件石球。细小石器以刮削器为主,其中拇指盖状刮削器、尖状器等都比较典型,是这次石器标本采集中的重要收获。

与国内其它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器比较,大贤庄遗址出土石器时代为旧石器晚期,距今16000—10000 年。由于马陵山体有着丰富的石器原料,我们的祖先便把这里当作石器加工地点,给后世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原始生产、生活工具实物资料。

据房教授介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地质变化构成了现今的马陵山山体,岩层结构主要为白垩纪紫红色砂岩、泥岩、砂砾石层。脉石英、石英砂岩和燧石等占90%以上,其它有少量火成岩、片底岩及紫砂岩,一般磨圆度较好。根据这次实地考察,大贤庄旧石器遗址的表层积有厚约10厘米的基岩风化物,这次采集的50多件石制品中,分布从山顶附近至山脚附近均有,有石核、石球、刮削器、尖状器,在制作这些石器的方法上多采用锤击法、砸击法、碰砧法,从打制的技巧上看比较原始,而有些石器又具有明显的进步特征。

连云港旧石器遗址的发现,远不止马陵山大贤庄一处。1924 年,在这里的何山头、南山、石碑、港顶子等地也采集到159件石器标本。1984春,在大贤庄西南两公里爪墩山上,由南博张祖芳主持发掘,从所得2468件实物中,获得石器标本1901件,其中以细小石器为多。根据其性质分类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爪墩细石器文化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因而被命名为"爪墩文化"。

与之相关联的桃花涧细石器地点位于海州锦屏镇桃花涧西侧。1979年11月初,连云港市博物馆在发掘一座汉墓时,于离地表50厘米土层中发现一块刮削器及细石核、细石叶和人工石片。12 月由李洪甫主持发掘,获文物资料 200余件。对年代的判断学术界较有争议∶安志敏先生把它的时代确定在距今9000年前,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盖培先生则把它定在1-2万年前。

连云港是我国已知距海最近的细石器发现地点,发现成果填补了江苏省旧石器考古的空白。由于它和二涧7000年遗址的时代相衔接,可以找到新石器早期文化的直接源头。特别是桃花涧细石器与日本星野出土的细石器有相同的加工方法。又为研究中日文化的早期交流提供了新证据。

遥想大贤庄爪墩、桃花涧数万年前的生活场景,我们的祖先利用山体丰富的石材,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原始工具,在那无比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与大自然抗争,与野兽搏斗,因此世代繁衍下来。如今,作为后人我们再去寻找我们祖先拓荒者的踪迹,寻找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早期古代文明,正是寻根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