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欢迎访问连云港山海旅行社旗下专业旅游攻略网站!

客户服务热线:7:30-22:00

181-1521-0001

您当前位置: >>旅游攻略>>月色孔望飘遗风-夜游连云港孔望山

月色孔望飘遗风-夜游连云港孔望山

来源:连云港旅游 | 时间:2021-3-2

月色孔望飘遗风

月色如水。

初春时节,一轮白汪汪的大月亮高悬在深邃的夜幕中,投射下一派白汪汪的月色。伫立在月色里的孔望山,与阳光下万分熟稔的孔望山判若两山,景致迥异。那险端的涧壑被丰沛的月光填满了,孔望山变得万分妩媚而温柔。眼前掠过一块块造山运动遗留下的巨石,一棵棵毛栗、松柏、山楂树,其面目一概混混沌沌的,好像水墨画笔的收笔效果,有一种淡淡的洇漫的模糊之美。月色,使孔望山的风景洗尽铅华,透出一股厚朴沉郁的风范。

从海州古城东行三公里处,就到了连云港旅游景区孔望山。《舆地要览》载∶"孔子问官于郯子,赏以登山,以望东海,故名。"因为孔望山是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的必游胜地,从秦汉开始,时被称为朐山的孔望山上保存下了历代珍贵的遗迹。《淮安府志》上说∶山巅有墨池,峰西则有孔望亭,立孔子神像,尚不知何时被废,后知州孙明志复建。墨池中心有正书凹刻"石砚"二字,称"孔砚"。池边有八个椭圆凹坑,是东汉晚期先民们祭祀东海龙王的遗迹。山上曾有"乘槎亭",是一个著名胜景,历史上许多大文豪游历后都留下过名诗佳句,宋熙宁七年苏东坡登孔望山,凭乘槎亭,感慨万千,不禁吟道∶"清谈美景双奇绝,不觉归鞍带月华"(《陈海州乘槎亭》)。同是宋代大诗人,张耒也在此亭下写下了著名诗句∶"蓬莱方丈知何处?烟浪参差在斜阳"(《秋日登海州乘槎亭》),由此可见当时的盛况。欣慰的是,这座千古名亭又重建复立于山巅,留下了人们对历史的无限向往和猜测。

登山的小路旁,小草小花挂着亮晶晶的露珠,如天上稀稀疏疏的星星,散发出清润的香气,偶有惊飞了的栖息的鸟儿、扑楞几下翅膀飞走了,又留下了几声清亮的鸟鸣,映衬着静谧的春夜。终于,我们面对着三位先哲洁白雕像了,他们的目光执着眺望着深夜里的东方。那是孔子和他的两位得意弟子在望海。

时光开始倒流。一辆马车或者牛车从历史的风尘中辚辚而来。车上坐着一位满面忧患的老者,那是孔仲尼先生。两个年轻的弟子紧紧追随其后。那时,这座无名小山的脚下就是浩瀚的大海,波涛汹涌。孔子来了,他登上了山巅,面对大海,神情庄严,目光如月夜的天空一样幽远,他望着大海,他是在等待着东方天际辉煌的日出吗?孔望山由此而得名,孔望山从此而名声大振。孔望山从历史中走来,抖落一身的尘埃,光芒四射地屹立于永远的名山之列。

富于创意的孔望山现代子民们,他们为泽被后世的孔子雕就了一尊年青的塑像。孔子不老。孔望山也永远年轻,现在她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夜色挡不住,月色更美好。

我们和孔圣人摩肩而立,也模仿着圣人的姿态昂首东望,望着那已经远远东去的大海。我们想成为孔子后来的又两个弟子。可我们永远也成不了孔子的弟子。孔望山静极了,月华如水,我们虽然听不到孔子师徒三人的心跳,可我们却听到了历史老人那不息的脉律。

伫立在孔望山脚,还可以领略到华夏文化史上另一奇迹,那就是这里的摩崖造像。许久以来,在中国言佛教造型艺术的源头,必称敦煌、云冈、龙门。然而孔望山绝壁之上的一百零五尊人物岩塑栩栩如生,历经远古沧桑,似乎在等待后人的评说。一九八O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考察后,首次断言∶"孔望山摩崖造像含有佛教内容。"一时间,宗教、史学、艺术各界一齐把目光投向这里,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各大媒体竞相传播。仅时隔一年,国家文物局召开第一次孔望山摩崖造像论证会,专家一致认为∶"它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东汉摩崖造像。"在这些造像中,有两尊位居中心,引人注目,有人认为那是黄帝和老子,更为这处古迹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孔望山摩崖造像,据考证比伟大的敦煌莫高窟造像还早二百多年。那段山崖同样融入在数千年前一样的月色里,我们的肉眼已无法看清那本已风化雨蚀的先人留下的谜语似的图画。但从那肃穆的太古代晚期的混合花岗岩表面,以及凹皱的石头缝隙里,一缕缕汉唐之风扑面而来,比醇酒更让人陶醉。我们在这月色里顿生思古幽情,绵绵长长。

孔望山摩崖造像中有着丰富的佛学内容,涅槃图、舍身饲虎图以及上佛像,坐佛像,供养人,宴饮论道图等,都是华夏最早的佛教艺术造像,有着深奥无穷的玄理。由于近两千年的风雨侵蚀,摩崖造像有些模糊不清,在这月光下更是扑朔迷离。建于北齐时的龙洞庵,则是佛教活动在孔望山的生动体现。龙洞庵如今香火犹旺,香客不绝。

最后看一眼月色里的孔望山,蓦然回首西望,古城里万家灯火;再回首北望,新城也是万家灯火。连云港旅游攻略

文章来源于网络 作者:魏琪 张文宝 赵匡民等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