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眼中的孙悟空诞生地
迸出心猿(猴王)的"心山"(花果山)上的"仙石",是"讲道说"热衷的话题。
话题的焦点是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灵根指花果山;仙石孕育指孙悟空的原型天产石猿。从迸出到称王、学道,"心性修持大道生",一只普通的猴子成为"心猿",经过"心性修持"全大道,以至兽语变人言、猴子成佛徒...·
诞生石猴的仙石之上,布满了无穷的离奇和无限的怪异。然而,在书中反复针砭道家的百回本《西游记》,居然明白无误地对应道学著述中的各种精当的数据,且能一丝不差∶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作者笔下的这块仙石,既有征宇出意义的空间;也有对应自然四时的时间,加之象征九宫八卦的“窍”和“孔”,联系被指为仙石到的警天柱以及喻指“天柱地根”的在果山,这块仙石,似与大宇宙息息相通,上接天精,下迮地髓,犹如人体之首。
行文至此,《西游记》的作者认为以上关于“硬件”的强调还不够,又对这个诞生地的“软件”大加道染: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进裂.....”
这块连着"天柱地根"、象征人体经络"中脉"以上之头颅的仙石,被夸张到简直就是"天地之中心"。加之道家尤其看重的"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阴阳相合,元神既定,天产石猴,堪当无可比拟的完美和难得。
翻检早期的西游故事,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西游记杂剧》,指说猴王的发祥地不是水帘洞,而是"紫云洞"或"紫云罗洞",这是在企望对应人体中脉上的紫宫穴,该穴为心之所在。可见,道学家对《西游》故事演变的干预和影响并非从百回本《西游记》才开始。李安纲先生的《西游记奥义》一书指称将紫云洞改为水帘洞是由吴承恩的百回本《西游记》开始的,事实上,保存在《朴通事修解》中的《西游记平话》残文里,猴干的发祥地已经改作水帘洞。所以,此举不是吴浪士的独步,而是吴承恩沿袭了平话的名称。如果照该书首回的主旨,当然称紫云洞更能与金丹大旨相合,之所以照改,是因为吴承恩在云台山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一个天工巧成的名胜水帘洞。仅就水帘洞的名称而言,《西游记平话》与百回本《西游记》之间的源流关系显见一斑。此外,百回本《西游》出自淮海籍人吴承恩,又多了一项有力的佐证。
水帘洞里的铁板桥也是《西游记》平话之残文里有的,百回本《西游》照样沿用。这座明明朗朗的铁板桥,"讲道说"认为是作者带有强调意义的寄寓,是为了完全"金丹学"的"水中金"、"水乡银"学说∶
"只取一味水中金,收拾虚无造化窟。
促将百脉尽归根,脉住气停丹始结......
水乡银,只一味,不是精神不是气,
元来即是性命根,隐在先天心坎内。"
此处的"造化窟"、"心坎内"都是对水帘洞实景的呼应。更有甚者,讲道说认为"铁板桥下之水冲贯石窍倒挂流出,正是"'心'字正中捺笔上的虿钩,而流出的水,正像心字中的三点水,所以水帘洞便是心之洞,由心猿来居住·..."
猴王探险水帘洞,靠的也是道家功夫;三次"瞑目蹲身"的姿势完全是道家修炼时的"静坐观心"。
《西游记平话》和百回本《西游》将"紫云"改作水帘,并非是对"讲道说"的更革,是在进一步强调∶"水帘实即垂帘,垂帘之后,便能够观照自心,发现水中之金……"
猴王诞生地故事背景的"讲道"解读,不乏虚玄和牵强,但是,它终究为《西游》名著的文化时空装点出一种富含中华传统的神奇和迷离;为《西游》主旨的探索及其奥义的诠释,蹬踏出又一条观照自然、彰显人文的学术途径。